送
富
氏
姊
随
夫
闽
南
风
裂
蓬
窗
雪
暗
吹
,
残
灯
相
对
各
含
悲
。
正
当
朔
漠
饥
寒
日
,
况
是
冰
霜
离
别
时
。
万
里
关
山
从
此
去
,
百
年
骨
肉
会
无
期
。
惊
魂
顷
刻
同
杯
酒
,
又
听
天
街
夜
漏
移
。
离别
送别
情感
思乡
抒情
写景
地点
闽南
节气
寒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寒冷的冬夜,风雪交加中,一盏残灯下,两位亲人即将分别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悲伤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痛苦与不舍。首句“风裂蓬窗雪暗吹”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形象,勾勒出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蓬窗被风吹得破裂,雪花在昏暗中肆意飘洒,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残灯相对各含悲”将情感聚焦于人物之间,两盏摇曳的灯火映照着两人相对而坐,各自眼中满是离别的哀伤,这种情感的直接流露,让读者感同身受。“正当朔漠饥寒日,况是冰霜离别时”,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背景,正值严冬,荒漠之地,食物匮乏,气候严酷,这样的时刻离别更是增添了难以言喻的痛苦。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相结合,使得离别的主题更加深刻。“万里关山从此去,百年骨肉会无期”,表达了离别后相隔千山万水,未来的相聚遥不可及,预示了长久的分离与未知的命运。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描述,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忧虑与感慨。最后,“惊魂顷刻同杯酒,又听天街夜漏移”,在即将分别的瞬间,两人共饮一杯酒,试图暂时忘却离别的痛苦,但时间仍在流逝,天边的漏壶声提醒着他们,离别已不可避免。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强化了离别主题的沉重与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离别之痛,以及在逆境中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