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
魔
石
仙
人
堂
下
路
嵯
峨
,
密
树
牵
衣
伛
偻
过
。
身
到
夹
峰
穿
穴
蚁
,
面
临
圆
石
乘
潮
鼍
。
孤
僧
打
七
经
风
雪
,
众
客
参
三
畏
薜
萝
。
岂
为
炼
魔
来
此
地
,
诗
魔
翻
恐
更
增
多
。
写景
地点
咏物
抒情
怀古
秋节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炼魔石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仙人堂下路嵯峨”,以“嵯峨”二字形象地勾勒出通往仙人堂之路的险峻与神秘,仿佛引领读者踏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密树牵衣伛偻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人在茂密树林中的艰难前行,衣角被树枝轻轻牵扯,既表现了环境的幽静与深邃,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不易与曲折。“身到夹峰穿穴蚁,面临圆石乘潮鼍”,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人比作蚂蚁穿越狭窄的山峰,又将自己置于圆石之上,随潮水起伏,生动地描绘了修行者面对自然界的挑战与自我超越的过程,同时也暗含着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磨砺。“孤僧打七经风雪,众客参三畏薜萝”,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行状态:一位孤独的僧人,在风雪中诵经,体现了坚定与专注;而众多客人在薜萝(一种藤本植物)间参悟,或许象征着集体智慧与个人体验的融合。这一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深化了对修行本质的思考。最后,“岂为炼魔来此地,诗魔翻恐更增多”,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自身追求的反思。他似乎在问自己,是否真的为了对抗内心的魔障而来至此地,还是在寻求灵感与创作的源泉。这里的“诗魔”既是创作欲望的象征,也是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诗人担心的是,这种对诗歌的痴迷是否会带来更多的创作冲动,进一步激发内心的激情与创造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炼魔石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对修行、创作乃至人生追求的思考。
王尔烈
36首
别名仲方。祖籍河南,清乾隆、。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乾嘉时期的”关东才子”。《辽阳县志》称其“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16岁时,诗文、书法就已经蜚声遐迩了。26岁,参加了全州的童试,结果考中了拔贡生(秀才)。39岁,随同好友常纪到北京参加京师会试,未能及第。44岁,再攀蟾宫,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京师礼部主持的恩科会试,结果考中贡士。经过殿试,中二甲一名进士。至此,夙愿已尝。清廷任命他为翰林院编修、侍读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