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古
塔
杂
诗
(
其
十
二
)
三
十
年
前
事
,
儿
童
见
者
稀
。
天
寒
曳
护
腊
,
地
冻
著
麻
衣
。
雪
积
扒
犁
出
,
灯
残
猎
马
归
。
只
今
风
俗
变
,
一
一
比
皇
畿
。
怀古
写雪
地点
冬天
风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宁古塔地区的风俗变迁,通过对比三十年前与现在的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地方社会的变化。首句“三十年前事,儿童见者稀”,开篇即点明时间跨度,三十年前的往事,如今能回忆起的儿童已寥寥无几,暗示了时间的久远和记忆的淡薄。接着,“天寒曳护腊,地冻著麻衣”两句,以自然环境的严酷描绘三十年前的生活状态。天寒地冻,人们穿着厚重的衣物抵御严寒,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生活的艰苦。“雪积扒犁出,灯残猎马归”则进一步描绘了冬季的场景。积雪覆盖,人们驾驶着扒犁出行;夜幕降临,灯火渐暗,猎马归来,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冬日图景跃然纸上。最后,“只今风俗变,一一比皇畿”总结了主题,指出如今的风俗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与京城(皇畿)相似。这既是对地方社会变迁的感慨,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进步的认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细腻地展现了宁古塔地区三十年间社会风俗的演变,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现实的观察,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