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感
(
其
一
)
晋
室
失
其
驭
,
所
资
惟
贤
豪
。
谢
公
负
雅
量
,
人
士
归
皋
牢
。
声
乐
自
满
耳
,
举
世
方
惊
涛
。
安
能
缩
首
尾
,
共
作
寒
虫
号
。
清
颜
照
木
石
,
东
山
为
增
高
。
肥
水
了
大
事
,
馀
算
曾
无
劳
。
高
崧
岂
具
眼
,
嘲
戏
同
儿
曹
。
怀古
咏史
情感
自然景物
豪迈的词
注释:
赏析
此诗《杂感(其一)》由明代诗人鲁铎创作,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首句“晋室失其驭,所资惟贤豪”描绘了晋朝末年政局动荡,仅依赖于少数贤能之士的局面。接着,“谢公负雅量,人士归皋牢”赞扬了谢安的宽广胸怀,以及人们对其的敬仰和追随。然而,“声乐自满耳,举世方惊涛”则揭示出当时社会表面繁华,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诗人感慨于“安能缩首尾,共作寒虫号”,表达了对盲目随波逐流、不敢独立思考行为的批评。“清颜照木石,东山为增高”两句,以清朗的面容映照在木石之上,象征着高尚人格的永恒,而“东山为增高”则比喻这种人格如同东山一样,成为后人仰望的高峰。接下来,“肥水了大事,馀算曾无劳”强调了处理重大事务时的果断与效率,即使余生也无需过多劳心。最后,“高崧岂具眼,嘲戏同儿曹”表达了对某些人眼光短浅、对待问题轻率的态度的讽刺,将他们比作无知的孩童,进行嘲笑和戏谑。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批判,以及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
猜您喜欢
折杨柳行
汉·两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
杞梁墓
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咏史·高堂隆
宋末元初·陈普
负土衣冠乱满园,不知曹德是轩辕。土山白尽忠臣发,何似初来莫妄言。
方处士挽诗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不比他人死,何诗可挽君。渊明元懒仕,东野别攻文。沧海诸公泪,青山处士坟。相看莫浪哭,私谥有前闻。
读于忠悯杨椒山两公行录不觉拍案
明·张家玉
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岐下寓居见槐花落因寄从事
唐·吴融
才开便落不胜黄,覆著庭莎衬夕阳。只共蝉催双鬓老,可知人已十年忙。晓窗须为吟秋兴,夜枕应教梦帝乡。蜀国马卿看从猎,肯将闲事入凄凉。
咏史
宋·余靖
王氏席世宠,垂组驰朱轮。五侯同日拜,四塞黄雾昏。妖气徒勃勃,爵王各终身。富贵若在天,祸淫真谬云。
咏史·赧王
宋末元初·陈普
世历绵延四百秋,死蚿枯竹附诸侯。末年隆准生丰沛,谁道嬴秦是继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