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柳
待
制
直
院
晚
归
庭
松
吐
燄
引
凌
霄
,
露
井
银
床
冻
不
消
。
云
雾
窗
深
隔
风
日
,
凤
皇
声
集
和
箫
韶
。
书
成
给
札
分
曹
写
,
直
罢
携
香
满
袖
飘
。
自
昔
词
臣
宜
白
发
,
礼
贤
珍
重
此
时
招
。
写景
咏物
抒情
赞美
怀古
秋天
写树
柳树
情感
读书
礼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松树与凌霄花的景象,以及夜晚归来的文人雅士的场景。首句“庭松吐焰引凌霄”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松树与凌霄花相互映衬的美丽画面,仿佛松树在夜晚散发出火焰般的光芒,吸引着凌霄花向上攀爬。接着,“露井银床冻不消”描绘了井边的银色床榻在寒冷的冬夜依然冻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云雾窗深隔风日,凤皇声集和箫韶”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神秘与宁静,云雾缭绕的窗户隔绝了外界的风日,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而凤凰的鸣叫声与箫韶之音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的意境美。后半部分转而描写文人雅士的形象:“书成给札分曹写,直罢携香满袖飘。”诗人通过“书成给札”、“分曹写”、“直罢携香满袖飘”等细节,展现了文人工作后的轻松与满足,以及他们身上散发的书香气息。最后,“自昔词臣宜白发,礼贤珍重此时招”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老去的感慨,同时也赞美了当下的礼遇贤才之举,体现了对知识与人才的尊重与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才的重视。
吴师道
133首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