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花
春景
赞美
咏物
看花
长春花特写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名为《长春花(其四)》。诗中通过描绘梅花的坚韧不拔和独自绽放,表达了作者对于梅花的深切赞美以及对它坚守本真、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态度的认同。“谁与猩猩血染红,重重叠叠费春工。” 这两句通过猩猩用血色之花作为装饰的奇特画面,形象地表达了梅花在严寒中绽放的艰难和珍贵,以及它在春天来临时所承受的自然力量考验。“应无暴物侵和气,自有深根藏暖风。” 这两句强调了梅花不畏严寒,能够抵御外界的侵袭,拥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梅花似乎有着深厚的根基,能够在内心中孕育出温暖之气,这是其生存之道。“每见灵芝三秀了,回看凡艳一时空。” 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灵芝(传说中的仙草)的秀美与一般花卉的繁华,表达了梅花超脱于常花之上的独特风姿和永恒价值。“如环光景循将遍, 又到江南梅信通。”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梅花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上的认同,他希望能够像环绕在梅花周围的光景一样,将这种美好循序渐进地体验遍布,而非仅限于某一时刻或地点。江南之地,梅花更是信守本真、传递着不变的风骨,这里的“信通”也暗含了诗人对梅花精神的赞同和传承。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以及深入浅出的比喻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梅花坚韧不拔、独特风姿以及超凡脱俗的精神内涵的高度评价。

徐积

738首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百字令·海棠
清·杨继端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欲系好春无气力,.....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病起观垂丝海棠感慨作二绝句(其二)
宋·饶节
卖花担上誇桃李,顿使春工不值钱。莫怪海棠不受折,要令笄珥绝凡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