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便
秋节
写景
抒情
怀古
闺怨
秋天的词
伤别之情

赏析

这首《八声甘州·秋怨和柳七韵》由清代诗人彭孙遹所作,以秋夜之景为背景,抒发了深沉的离别之愁与思念之情。开篇“点清霜、一夜渡河来,木叶竦高秋”,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秋夜图景,霜降、木叶飘零,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最伤心时候,西风旅梦,残月江楼”进一步深化情感,西风吹拂着旅人的梦境,残月映照在江边的楼阁之上,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哀愁的意境。“何事南来北往,行役不知休”表达了对行旅生涯的感慨,无论是南行还是北往,都充满了劳顿与疲惫,不知何时才能停歇。“回首当年事,飙散云流”则将思绪拉回到过去,往事如云烟般消散,留下的是无尽的回忆与遗憾。“可惜舞茵歌管,任蛛丝马迹,狼藉谁收”通过对比昔日的欢愉与今日的落寞,强调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无奈。“便吴姬楚艳,值得几回留”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即使再美丽动人的场景,也难以留住时间的脚步。最后,“忆分襟木兰花下,怅佳期、怯上此花舟”将情感推向高潮,回忆起与爱人的分别,站在花舟之上,心中满是惆怅与不舍。“料伊也,恹恹终日,长为侬愁”则表达了对对方的深切关怀与担忧,预想对方在自己离开后,必定会因思念而郁郁寡欢。整首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之作。

彭孙遹

236首
彭孙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