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
山
我
登
此
山
巅
,
不
知
此
山
高
。
但
觉
群
山
总
在
下
,
坐
抚
其
顶
同
儿
曹
。
又
见
太
湖
动
我
前
,
汹
涌
三
十
万
顷
烟
波
涛
。
长
风
吹
人
度
层
嶂
,
不
用
仙
翁
赤
城
杖
。
峰
回
秋
碍
海
鹘
飞
,
日
出
夜
听
天
鸡
唱
。
中
有
一
泉
长
不
枯
,
乃
是
蜿
蜒
神
物
之
所
都
。
老
藤
阴
森
洞
府
黑
,
树
上
不
敢
留
栖
乌
。
常
年
祷
雨
车
,
来
此
投
今
符
。
灵
旗
风
转
白
日
晦
,
马
鬣
一
滴
沾
三
吴
。
岩
峦
苍
苍
境
多
异
,
樵
子
寻
常
不
曾
至
。
探
幽
历
险
未
得
归
,
忽
听
钟
来
涧
西
寺
。
此
时
望
青
冥
,
脱
略
情
尘
世
。
白
云
冉
冉
足
下
起
,
如
欲
载
我
升
天
行
。
古
来
名
贤
尽
何
有
,
唯
有
此
山
长
不
朽
。
欲
呼
明
月
海
上
来
,
照
把
长
生
一
瓢
酒
。
浮
丘
醉
枕
肱
,
洪
崖
笑
开
口
。
天
风
吹
落
浩
歌
声
,
地
上
行
人
尽
回
首
。
写景
山水
抒情
怀古
赞美
地点
阳山
季节
秋
古来名贤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阳山》描绘了登山者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景观的赞叹。诗人在山顶上俯瞰群山,感觉自己仿佛高出一切,与儿辈同坐山巅。他注意到太湖波涛汹涌,壮丽无比,长风吹过,令人心旷神怡,甚至觉得无需借助仙人的法器。沿途景色奇特,泉水长流,老藤阴森,洞府神秘,连乌鸦都不敢停留。诗人祈雨于山中的洞府,灵验的祈祷使得风云变幻,马鬣上的水滴象征着神迹。寻常樵夫罕至的岩峦,让他在探索中体验到冒险的乐趣,直至听到寺庙钟声,心灵得到净化。此刻,诗人仰望蓝天,超脱世俗,感受到白云如带,似乎能载他升天。他想象着与古代名贤共饮长生之酒,享受仙人的逍遥。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阳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登临的内心体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超凡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人物和永恒精神的敬仰。
高启
921首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