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何
明
府
之
秦
邮
马
前
风
叶
助
离
声
,
楚
驿
都
荒
不
计
程
。
一
令
尚
淹
三
县
事
,
几
家
曾
见
十
年
兵
。
夕
阳
远
树
烟
生
戍
,
秋
雨
残
荷
水
绕
城
。
父
老
不
须
重
叹
息
,
君
来
应
有
故
乡
情
。
送别
秋景
咏物
父老亲情
地点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送何明府之秦邮》,描绘了送别友人何明府前往秦邮任职时的情景。首句“马前风叶助离声”,通过马蹄踏过落叶的声音,渲染出离别的凄凉氛围。"楚驿都荒不计程",暗示了旅途的遥远和目的地的荒凉,流露出对友人行程的担忧。接下来的两句,“一令尚淹三县事,几家曾见十年兵”,反映了地方政务的繁重和社会的动荡不安,暗含对友人未来的忧虑。"夕阳远树烟生戍,秋雨残荷水绕城",以自然景色烘托出离别的伤感,夕阳、远树、炊烟、秋雨、残荷和环绕的水城,构成了一幅萧瑟而寂寥的画面。最后,诗人劝慰父老乡亲不必过于忧愁,“父老不须重叹息”,并表达出对友人故乡情怀的期待,“君来应有故乡情”。这句诗饱含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和祝福,希望他能带着对故乡的思念和责任感去履行职责。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送别诗常见的离愁与对友人的关怀。
高启
921首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