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春天
咏物
抒情
哲理
写鸟
佳节
写山
天地
节气

译文

季节变化忽然让我感到春天的到来,常常在风中凝望。
倚着书架疲倦于阅读,整理好衣帽准备漫步山间。
鸟儿的歌声渐渐婉转,各种野花随性开放。
朝霞映照着宫殿,美丽的道路连接着咸秦之地。
天地间呈现出祥和之气,风云变幻中蕴含生机。
诚信可靠之事确实令人愉悦,写下这些与家人分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在春风中频繁地眺望远方,心情舒畅。开篇“节变忽惊春”即抓住了季节更迭带来的突然变化和春天到来的意外惊喜。“临风骋望频”则是诗人在春风的轻拂下,不断地向远处眺望,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支颐倦书幌”一句,颐指的是嘴唇或脸颊,支颐即是支撑着嘴唇或脸颊的样子,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春光中读书时的悠闲神态。"步履整山巾"则表明诗人的脚步轻盈而有序,如同整理山路上的小石子一般,显得从容不迫。接下来的“时鸟渐成曲”是说随着时间流逝,小鸟的鸣叫渐渐形成了和谐的旋律。“杂芳随意新”则描绘了一片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象,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都在春天里焕发着新的生命力。“曙霞连观阙,绮陌丽咸秦”两句,是对早晨曦光与宫阙相接,以及道路上鲜艳花朵的描写。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热爱。“天地今交泰,云雷背遘屯”则转而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天空与大地在春日里相互交融,呈现出一种祥和安宁的景象。尽管有云雷,但它们并没有带来风雨,只是静悄悄地积聚着力量。最后,“中孚谅可乐,书此示家人”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喜悦,他把这份美好的心情和景象记录下来,以分享给远方的亲人。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权德舆

388首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春雨虽未寸,润泽已庆慰。却看云势重,羃䍥藏山翠。因之忆远近,一例被膏未。无何一二日,佳音来次第。保阳及古北,三寸均沾暨。喜已疑信半,奚曾遇往岁。秋麦既勃生,春牟即可艺。大.....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仲春玉泉山(其二)
清·爱新觉罗·弘历
女夷动物不能缄,擘萼弹苞满翠岩。信矣鸿钧恩溥博,果然形色总和諴。镜湖欲数鱼鳞葺,画栋将闻燕语喃。最是山川明秀处,启人藻思自超凡。
登北高峰一首
宋·周紫芝
鼓楫去故里,携孥客东吴。湖山森照耀,鱼鸟相嬉娱。举目见两高,欲上徒嗟吁。人言不可往,无路登云衢。尽力贾馀勇,遂复酬宿逋。白鸟入苍烟,灭没在太虚。晓日沸晹谷,万川纳归墟。海.....
舟溯胥江闻何太史迟予峡山(其二)
明·陈子壮
春山非一邱,春水岂同流。不谓临歧别,翻成选胜游。寄将黄翠雨,泛此白沙鸥。云鹄还相见,飞来最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