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缕
曲
咏
絮
闺
中
秀
。
记
三
珠
、
高
堂
亲
付
,
上
头
时
候
。
双
股
珑
璁
寒
灯
里
,
常
伴
深
宵
刺
绣
。
早
共
诩
、
秦
徐
嘉
耦
。
闽
峤
滇
池
千
万
里
,
忽
吠
蓝
风
猛
鲸
鲵
吼
。
重
有
恨
,
忍
回
首
。
飞
蓬
镜
里
容
消
瘦
。
怪
无
端
、
燕
归
何
处
,
伤
心
如
疚
。
仿
佛
梦
魂
寻
亲
去
,
坠
向
洲
前
曾
否
。
叹
笔
砚
疏
来
已
久
。
一
字
吟
成
和
一
泪
,
想
行
行
点
点
沾
衣
透
。
宝
此
卷
,
等
琼
玖
。
闺怨
情感
思乡
爱情
赞美
亲情
咏物
离别
怀古
写人
赏析
这首《金缕曲》以女性视角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与对亲人的怀念。开篇“咏絮闺中秀”,以“咏絮才”比喻女子的才华,点明了诗中主人公的身份——一位有着独特才情的闺阁女子。接下来的“记三珠、高堂亲付,上头时候”,通过回忆与母亲的亲密时光,表达了对家庭温暖的深深眷恋。“双股珑璁寒灯里,常伴深宵刺绣”,描绘了女子在寒冷的夜晚,陪伴着昏黄的灯光,专心致志地刺绣,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她的勤劳,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着,“早共诩、秦徐嘉耦”一句,可能是在感慨与丈夫的婚姻美满,但随后的转折“闽峤滇池千万里,忽吠蓝风猛鲸鲵吼”则暗示了夫妻分离,两地相隔千里的现实,使得原本的幸福美满蒙上了忧伤的色彩。“重有恨,忍回首”表达了女子对于离别的无奈与痛苦,即使心中充满了思念,却只能忍痛回首,无法相见。“飞蓬镜里容消瘦”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因思念而日渐消瘦的面容,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怪无端、燕归何处,伤心如疚”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燕子的归巢与自己的孤独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内心的煎熬。“仿佛梦魂寻亲去,坠向洲前曾否”一句,写出了女子在梦中寻找亲人的情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挂念。“叹笔砚疏来已久。一字吟成和一泪,想行行点点沾衣透”则展示了女子在思念中的创作状态,每写出一个字,都伴随着泪水,字字句句都浸透了情感,表达了她对文字的珍视与情感的真挚流露。最后,“宝此卷,等琼玖”一句,将自己珍藏的诗卷比作珍贵的宝玉,强调了这些文字对她而言的重要性,同时也寄托了她对未来团聚的希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金缕曲》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表现了一位闺阁女子在远离家乡、与亲人分离的境遇下,对亲情、爱情以及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猜您喜欢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唐·白居易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日本绍明知客请赞
宋·释智愚
绍既明白,语不失宗。手头簸弄,金圈栗蓬。大唐国里无人会,又却乘流过海东。
题二树山人画双角石
清·王衍梅
横峰侧岭巧相兼,唤取鸦叉展画帘。南渡关山惭一角,北台风雪看双尖。梁家婢可明珠换,讲舍儿须锦髻添。诗老凋零余墨在,梅花僧印尚红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