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顾
氏
长
江
图
天
下
几
人
画
山
水
,
虎
头
子
孙
世
莫
比
。
何
年
写
此
《
长
江
图
》
,
多
少
江
山
归
笔
底
。
巴
陵
三
峡
天
所
开
,
远
势
似
向
岷
峨
来
。
洞
庭
潇
湘
仅
毫
末
,
楚
客
湘
君
安
在
哉
!
江
上
一
朝
风
雨
急
,
老
我
曾
来
踏
舟
立
。
鼓
枻
既
闻
潭
畔
吟
,
抱
琴
复
听
竹
间
泣
。
别
来
几
日
世
已
非
,
忽
此
披
图
忆
曩
时
。
早
知
避
地
多
处
所
,
肯
逐
红
尘
千
里
归
。
林
下
一
夫
巾
屦
似
,
亦
有
舟
人
与
渔
子
。
能
添
野
老
烟
波
里
,
便
与
同
生
复
同
死
。
山水写景
山水名胜
抒情写景
怀古
怀旧抒情
咏物言志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的《题顾氏长江图》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出长江的雄浑气势和历史沧桑。诗中首先赞叹了画家顾氏的技艺高超,他的子孙无人能及,特别是那幅《长江图》,仿佛将天地江山尽收笔下。诗人接着描绘长江的壮美,从巴陵三峡的天工开物,到远望似连通岷峨的气势,以及洞庭潇湘的渺小对比,表现出长江的广阔无垠。他还借景抒怀,回忆自己曾在此经历风雨,听到潭边吟唱和竹间哭泣,流露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中“别来几日世已非”表达了世事变迁之感,诗人感慨如果早知今日避世之处众多,或许就不会随尘世奔波千里。最后,他注意到画中还有渔夫、舟子和隐士的形象,他们与画中的江水共存,仿佛能与诗人共享生死,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整首诗以画为引,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画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情感的寄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戴良
310首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猜您喜欢
赋得章华台送刘给事使楚分封
明·许应元
君不见楚王章华初筑时,方城连亘匝天池。倾天转地起台榭,日月隐蔽星辰移。皮冠豹舄矜雄武,驰道离宫贮歌舞。美人争惜颜似花,猛士犹闻力如虎。只知桂焰薰华屋,不道陂陀生灌木。簪履.....
题观稼图
清·戴亨
身膺民社寄,民以食为天。命棹随流水,觇农遍野阡。沙鸥浮远渚,山雨洒平田。岂博循良誉,公私望有年。
赋得
明·张泰
昭代难为事隐沦,也随时辈走清尘。吟边柳絮金城雪,梦里梅花玉岛春。青史同心怀旧侣,碧云高咏属幽人。东风吹破银河冻,会踏仙槎理钓缗。
次韵杨先辈古调(其二)
宋·方岳
南山有于菟,雪齿双铜睛。雾深忽轩鬐,孤啸开青冥。槲林岁月老,犹以文炳名。胡为食牛志,无复当时英。吾闻杨仪之,笔落风雨惊。乃今已老矣,囊锦携一兵。平时号诗将,穷处围愁城。何.....
西山独步奉怀蹈元
宋·李弥逊
摆脱微官万里来,非关枝上子规催。镜中苍鬓摘还满,花上青春唤不回。我筑一溪愚似柳,君工五字老於梅。哦诗肯傍水旁径,剩买长瓶为子开。
代书寄张次律二首(其二)
宋·赵蕃
闻道浮家历上塘,寒山钟接洞庭霜。是中佳句知多少,傥有书来幸不忘。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
唐·元稹
风波千里别,书信二年稀。乍见悲兼喜,犹惊是与非。身名判作梦,杯盏莫相违。草馆同床宿,沙头待月归。春深乡路远,老去宦情微。魏阙何由到,荆州且共依。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