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
秋节
怀古
惜时
读书
自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和尚在立秋日的内心感受与生活状态。首句“况味年来老比丘”点明了诗人身份及年龄,暗示岁月的流逝与内心的沉静。接着“禅房三伏得迟留”描述了在炎热夏季得以在禅房中避暑的悠闲时光,体现了佛教修行者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内心的宁静。“连宵雨作垂垂晓”描绘了连续的雨夜逐渐迎来黎明的景象,暗喻生活的不易与希望的微弱。“十口家贫盻盻秋”则直接表达了家庭贫困的现状,以及对即将到来秋季的期盼,可能象征着对生活改善的渴望。“熟未先须伺禾黍”一句,诗人以农事为喻,说明自己首先关心的是庄稼的成熟,体现了对基本生存条件的关注。“有无何暇问衣裘”则进一步强调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衣物等奢侈品已非优先考虑之事,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现实的无奈。“半生枉却亲灯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半生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感慨,可能暗含了对过去努力与牺牲的反思。“一事不成空白头”则是对未能实现人生目标的遗憾,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与成就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思考,以及对佛教修行与世俗生活的深刻理解。

赵元

37首
一名宜禄。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集孙子长草堂得园字
明·沈鍊
易遇双文玉,难逢一笑言。所嗟人似月,千里共黄昏。酌酒依金谷,题诗拟兔园。深欢不能别,翻觉重销魂。
题蔡济忠所摹御府米帖
宋·张孝祥
生前官职但执戟,身后一字万金直。当时雷霆下收拾,世间不复有遗逸。上清虚皇手自择,编星为囊云作笈。流铃掷火守护密,君从何处见真迹。知君定通玉帝籍,太微垣中赐馀墨。龙腾虎卧摹.....
随太守送神归而有感
宋·周南
泌水洋洋可乐饥,强寻囊粟止儿啼。自怜蠹简为儒误,也逐鸣笳到佛祠。文字不堪供吏役,姓名渐喜少人知。一廛未办归耕计,坐看槐堂绿荫移。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