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间
秋
日
三
首
(
其
三
)
皤
翁
伛
偻
负
薪
行
,
稚
子
跳
梁
剥
枣
声
。
不
似
二
姑
忙
更
杀
,
晚
春
堆
髻
脱
钗
荆
。
田园
写人
秋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代诗人赵元笔下的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通过“皤翁伛偻负薪行,稚子跳梁剥枣声”这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年迈的农夫弯腰背柴行走,而年幼的孩子则在旁边欢快地跳跃,剥食着枣子,一老一少,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接着,“不似二姑忙更杀,晚春堆髻脱钗荆”这两句,则以对比的手法,将这幅画面与忙碌的女子形象相对比。这里的“二姑”可能指的是忙碌的妇女,她们在晚春时节,或许正忙着整理家务或田间劳作,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人笔下的农夫和孩子,他们享受着生活的闲适与乐趣,没有过分的忙碌与紧张。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金代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这种简单而纯粹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赵元
37首
一名宜禄。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
猜您喜欢
安德山池宴集
隋末唐初·许敬宗
戚里欢娱地,园林瞩望新。山庭带芳杜,歌吹叶阳春。台榭疑巫峡,荷蕖似洛滨。风花萦少女,虹梁聚美人。宴游穷至乐,谈笑毕良辰。独叹高阳晚,归路不知津。
宿荣昌县田家书所见
明·程本立
田家无桑蚕不育,寒机不奈蛩声促。阳坡种得木棉花,雨晴雪点秋云绿。小姑大妇不梳妆,日日探花如采桑。青裙短短赤双脚,素手掺掺花满筐。归来闭门月昏黑,燃薪代烛光照室。姑摇纺车妇.....
阮郎归·杨彦明寿日筹堂之甥
金末元初·李俊民
年来宅相有谁承。人誇似舅甥。带牛佩犊尽春耕。菟裘了一生。闲事业,寄丹青。笔端如有神。试看自写镜中真。老人南极星。
秋日访子憨上人留宿精舍
清·周焯
小别云林数载余,一舠重泊古僧居。携来紫蟹黄柑好,正是斜风细雨初。野圃四围秋寂寂,山斋一榻夜蘧蘧。寒星数点流萤小,犹似虚窗照读书。
田园秋日杂与四首(其三)
明·蒋山卿
久作山林客,虚为野老知。鹤衣行曳屦,乌帽坐弹棋。煮茗频烧竹,炊羹旋刈葵。来朝菊花节,相约过东篱。
次新邑钱宰黄丞韵
宋·吕声之
一邑何期获二贤,花开满县总翩翩。赋诗各出新机锦,裕国还饶内府钱。槐竹两行公事办,丝桐三弄政声传。作成和气农家好,多稼如云咏大田。
舟行六绝(其四)
宋·张耒
渡头风雨晚生寒,蓑笠渔翁坐钓船。为问篷中有鱼否,一双新鳜出笼鲜。
蔡岙食藕
宋末元初·戴表元
地逢平处亦萦回,不是逃兵底肯来。坡上一祠犹姓蔡,山前当路尽通台。高岩童去收桐子,邻县人过问藕栽。忽见深衣老儒者,清时不信少遗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