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
妇
哭
邻
妇
哭
,
哭
声
苦
,
一
家
十
口
今
存
五
。
我
亲
问
之
亡
者
谁
,
儿
郎
被
杀
夫
遭
虏
。
邻
妇
哭
,
哭
声
哀
,
儿
郎
未
埋
夫
未
回
。
烧
残
破
屋
不
暇
葺
,
田
畴
失
锄
多
草
莱
。
邻
妇
哭
,
哭
不
停
,
应
当
门
户
无
馀
丁
。
追
胥
夜
至
星
火
急
,
并
州
运
米
云
中
行
。
悼亡
战争
边塞
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凄惨景象,通过邻妇的哭诉,展现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的“邻妇”是一位失去亲人、生活陷入绝境的女性形象,她的哭声充满了痛苦与无奈,反映了战乱对社会的破坏和人性的悲凉。“哭声苦”,开篇即点明了邻妇内心的极度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对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绝望。接着,“一家十口今存五”,简短的数字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死离散。“我亲问之亡者谁,儿郎被杀夫遭虏”,通过邻妇的回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不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还拆散了家庭,让幸存者在失去至亲的同时,也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创伤。“邻妇哭,哭声哀”,进一步强调了哭声的哀伤,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无助和恐惧。接下来的描述,“儿郎未埋夫未回”,表现了战事的持续和混乱,使得死者无法得到安葬,生者也无法得知亲人的下落,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等待和不确定性之中。“烧残破屋不暇葺,田畴失锄多草莱”,这两句描绘了战后荒凉的景象,房屋被烧毁,农田荒芜,失去了耕作的希望,象征着社会经济的崩溃和人民生活的凋敝。最后,“邻妇哭,哭不停,应当门户无馀丁”,表达了邻妇的绝望,她所在的家庭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劳动力,门户冷清,预示着未来的艰难和无助。“追胥夜至星火急,并州运米云中行”,这两句描绘了官府为了应对饥荒而紧急调运粮食的情景,虽然体现了政府对灾民的某种关注,但同时也暗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和应对灾难能力的有限。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邻妇的哭诉为线索,深刻揭示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战后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战争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赵元
37首
一名宜禄。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悼亡五首(其四)
清·缪徵甲
秋风??赋归来,片刻愁颜强自开。检点征衣亲薄浣,料量冬学苦频催。离方五日缘偏断,闰到重阳梦不回。最惨弥留前半夕,寒衾欲寄手还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念奴娇(其九)题席次文出猎图和梅村韵
明末清初·尤侗
是何年少,向长城饮马、沙场结客。台上呼鹰垆下醉,尚弄数行题墨。投笔归来,东山射虎,大羽犹能没。画图留取,黄云万里秋色。我亦蛮府参军,短衣长剑,喜逐将军猎。回首卢龙成旧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