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送别
山水
秋景
抒情
友情
地点
闽中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曾的作品,名为《送韦判官赴闽中》。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军事活动的场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赞美之情。"孤棹闽中客,双旌海上军。"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宏大的画面。"孤棹"指的是单独的船只,而"闽中"特指福建地区。"双旌"则是形容军队的旗帜,这里的"旌"通常是用来指代军队的旗帜或军功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句,描绘出一个远离家乡、旅居闽中的人与海上集结的壮阔军容。"路人从北少,海水向南分。" 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前面的意境。“路人”指的是行走在道路上的旅人,而“从北少”则表明来自北方的人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也可能隐含着对远离家乡之人的怀念或是对南北文化差异的感慨。"海水向南分"则是在形容大海的辽阔,暗示了海洋的无边和广阔。"野鹤伤秋别,林猿忌夜闻。" 这两句转而描写了一种凄凉的情感。“野鹤”指的是在野外鸣叫的鹤,而“伤秋别”则是因为秋天使人感到孤独和悲伤。在这季节中,人与鹤都能体会到分别的哀愁。"林猿忌夜闻"中的“猿”指的是猿猴,这里的“忌夜闻”可能是在形容猿猴对夜晚声音的警觉。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动物行为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远行者的不舍和孤独感。"汉家崇亚相,知子远邀勋。" 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赞美。“汉家”指的是汉朝,这里用以比喻盛世。而“崇亚相”中的“崇”有尊崇之意,“亚相”则是一种高官的称呼,表明诗人对这位即将远行的人物的高度评价。"知子"是了解和赏识人才,而“远邀勋”则是在赞美友人的功绩与贤能,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整首诗通过壮观的景象、对自然界细腻的情感描写以及对友人才能的高度评价,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情和非凡的艺术造诣。

皇甫曾

44首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