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王
僧
孺
诗
惟
子
见
知
,
惟
余
知
子
。
观
行
视
言
,
要
终
犹
始
。
敬
之
重
之
,
如
兰
如
芷
。
形
应
影
随
,
曩
行
今
止
。
百
行
之
首
,
立
人
斯
著
。
子
之
有
之
,
谁
毁
谁
誉
。
修
名
既
立
,
老
至
何
遽
。
谁
其
执
鞭
,
吾
为
子
御
。
刘
略
班
艺
,
虞
志
荀
录
。
伊
昔
有
怀
,
交
相
欣
勖
。
下
帷
无
倦
,
升
高
有
属
。
嘉
尔
晨
灯
,
惜
余
夜
烛
。
抒情
友情
赞美
读书
励志
写人
赏析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任昉所作的《赠王僧孺诗》,通过赞美与被赞美的关系,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对方才华的欣赏。首先,“惟子见知,惟余知子”,表达了诗人与王僧孺之间相互理解与知遇之情。接着,“观行视言,要终犹始”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无论开始还是结束,都应保持真诚与高尚。诗人以“如兰如芷”比喻双方的高洁品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们之间的精神契合。“形应影随,曩行今止”则运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两人情感的紧密相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彼此都是对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句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但友情与尊重却能超越时间的限制。“百行之首,立人斯著”指出道德与行为是个人品格的基础,而“子之有之,谁毁谁誉”则表明了对王僧孺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认可,认为他的成就无需外界评价,自有其内在价值。最后,“修名既立,老至何遽”表达了对王僧孺名声与成就的肯定,并对其未来的期待,即使年岁渐长,其影响力也不会减弱。“谁其执鞭,吾为子御”一句,诗人自比为驾车者,愿意为王僧孺提供支持与帮助,体现了深厚的友谊与互相扶持的精神。最后,“刘略班艺,虞志荀录”和“伊昔有怀,交相欣勖”是对王僧孺才华与成就的进一步赞扬,并提及两人过去的交流与激励,强调了友情与合作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王僧孺的敬仰与深厚情谊,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德与才华的崇尚,以及对友情与合作的珍视。
任昉
23首
小字阿堆。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天监七年(408年),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赠林大理次崖(其一)
明·严嵩
廷尉平反力有馀,昼帘朱墨更忘劬。存疑遍示诸生录,传信新刊两寺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