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
吏
人
讲
学
诗
暮
烛
迫
西
榆
,
将
落
诫
南
亩
。
曰
余
本
疏
情
,
颓
暮
积
榆
柳
。
践
境
渴
师
臣
,
临
政
钦
益
友
。
旰
食
愿
横
经
,
终
朝
思
拥
帚
。
虽
欣
辨
兰
艾
,
何
用
辟
蒿
莠
。
读书
抒情
怀古
惜时
写景
季节
秋天
情感
思乡
山水
励志
赏析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任昉所作的《厉吏人讲学诗》,通过描绘暮景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官场政务、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首句“暮烛迫西榆,将落诫南亩”描绘了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烛光渐暗,仿佛在提醒农夫们抓紧时间收稻谷。这里以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短暂,强调时间的紧迫感。“曰余本疏情,颓暮积榆柳”则表达了诗人自谦之情,称自己本性淡泊,不喜繁杂之事,随着岁月流逝,心中积累的思绪如同晚秋的榆柳,既丰富又沉重。“践境渴师臣,临政钦益友”表明诗人渴望在政务中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帮助,希望在处理政务时能够得到有益的建议和支持,体现了他对官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重视。“旰食愿横经,终朝思拥帚”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繁忙政务之余,仍能坚持读书学习,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表达了对日常琐事的关注,希望在忙碌中也能保持生活的秩序和清洁。“虽欣辨兰艾,何用辟蒿莠”则是诗人对官场中正直与奸邪并存现象的感慨,他虽然欣赏并愿意分辨出真正的贤才(兰)与庸才(艾),但对于如何清除那些有害的恶势力(蒿莠),却感到力不从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官场政务的深切关注,也展现了其对个人修养、教育以及理想社会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任昉
23首
小字阿堆。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天监七年(408年),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