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
琶
仙
·
橘
溪
夜
泊
寒
月
孤
篷
,
空
载
得
、
黄
叶
满
船
而
返
。
又
早
白
雁
,
声
声
离
程
趁
秋
晚
。
极
目
是
、
芦
烟
苇
雪
,
竹
林
外
、
荒
罾
谁
管
。
田
舍
柴
荆
,
酒
家
灯
火
,
供
客
鱼
饭
。
问
溪
上
、
聚
族
居
人
,
看
如
此
风
波
出
门
懒
。
耐
得
生
涯
淡
泊
,
水
石
眠
安
稳
。
听
处
处
、
焙
茶
捣
纸
,
愿
一
年
、
春
雨
无
损
。
怎
识
岁
暮
归
途
,
拥
炉
肠
断
。
山水田园
写景
抒情
秋天
怀古
夜泊
寒露
情景交融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富有诗意的夜泊图景。诗人以“寒月孤篷”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清冷的氛围,接着“空载得、黄叶满船而返”,通过满船黄叶的意象,不仅渲染了秋季的萧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归隐之意。“又早白雁,声声离程趁秋晚。”白雁南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旅人的离别,其声声催促,仿佛在提醒诗人时光匆匆,旅途漫长。接下来,“极目是、芦烟苇雪,竹林外、荒罾谁管。”诗人远眺所见,芦苇、雪、竹林、荒罾,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荒凉的画面,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田舍柴荆,酒家灯火,供客鱼饭。”这几句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生活,田舍的柴门、酒家的灯火、为客人准备的鱼饭,虽简单却温馨,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问溪上、聚族居人,看如此风波出门懒。”诗人向溪边的聚族人家询问,面对如此风浪,是否愿意出门。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也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耐得生涯淡泊,水石眠安稳。”诗人自述能够忍受淡泊的生活,与水石相伴,内心得以安宁,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听处处、焙茶捣纸,愿一年、春雨无损。”诗人听到四处传来的焙茶捣纸之声,心中希望一年四季都能风调雨顺,表达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最后,“怎识岁暮归途,拥炉肠断。”岁末之时,诗人面对归途,心中充满愁绪,即使拥炉取暖,也无法驱散心中的忧伤与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泊时的思绪与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生活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与诗友会宿
宋·寇准
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室静灯光暗,桐疏露气凉。幽怀聊自遣,山色渐苍苍。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