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齿
怀
怀
怀古
思乡
离别
悼亡
情感
写实

赏析

这首汉代韦孟所作的《在邹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故国、故土深深眷恋之情的诗歌。全诗以“微微小子”自喻,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迈体衰,但仍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以及对先祖的怀念。诗中“岂不牵位,秽我王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在朝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朝政的担忧。“王朝肃清,惟俊之庭”则寄托了诗人对于国家清明、人才辈出的美好愿景。“顾瞻余躬,惧秽此征”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省与自责,担心自己的言行可能玷污了国家的形象。“我之退征,请于天子”则体现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与请求宽恕的心态。“天子我恤,矜我发齿”描绘了诗人向天子诉说自己的困境,希望得到理解和照顾的情景。“赫赫天子,明悊且仁”赞扬了天子的英明与仁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子的尊敬与期待。“县车之义,以洎小臣”表明了诗人对于天子恩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作为小臣的地位。“嗟我小子,岂不怀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庶我王寤,越迁于鲁”表达了诗人希望君主能够理解并允许自己回到鲁地的愿望。“既去祢祖,惟怀惟顾”则强调了诗人对祖先的怀念与敬仰。“祈祈我徒,戴负盈路”描绘了诗人离开时,随行人员的不舍与支持。“爰戾于邹,鬋茅作堂”描述了诗人到达邹地后,简陋的居住环境。“我徒我环,筑室于墙”表现了诗人与随行人员共同建设新居的情景。“我既迁逝,心存我旧”表达了诗人虽然迁徙,但心中仍怀念着过去的家园。“梦我渎上,立于王朝”通过梦境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关心与期望。“其梦如何,梦争王室”、“其争如何,梦王我弼”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思考与建议。“寤其外邦,欢其喟然”描绘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面对现实的复杂心情。“念我祖考,泣涕其涟”表达了诗人对先祖的哀思与怀念。“微微老夫,咨既迁绝”、“洋洋仲尼,视我遗烈”则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年老与对孔子思想的崇敬。“济济邹鲁,礼义唯恭”、“诵习弦歌,于异他邦”描绘了邹鲁之地的礼仪与文化氛围。“我虽鄙耇,心其好而”、“我徒侃尔,乐亦在而”则表达了诗人尽管年老,但仍保持对学习与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综上所述,《在邹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与道德观念,是一首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作品。

韦孟

2首
西汉初诗人。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为楚元王傅,历辅其子楚夷王刘郢客及孙刘戊。刘戊荒淫无道,在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被削王,与吴王刘濞通谋作乱,次年事败自杀。在刘戊乱前,作诗讽谏,然后辞官迁家至邹(今山东邹城),有诗咏其事

猜您喜欢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