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怀古
思乡
赞美
城市
田事农作
感慨励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久违故土的将军归来后的场景。开篇两句“令威千岁归,城郭尚如故”表达了一种时光静好的氛围,将军千年之后回到故乡,城市墙垣依旧如昔日,显示出一种历史的连续性和时间的静谧。接下来的“我今还故乡,陵谷亦易处”则透露出诗人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现实环境变化的适应。这里,“陵谷亦易处”意味着虽然自然景观有所变迁,但总能找到安身立命之地。“荆榛荒旧蹊,溪壑改新路”则写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自然界与人文景观的变化。荆棘丛生,旧道荒废,而溪谷却开辟出新的路径,这些都是时间不可逆转的象征。“城中十万家,碧瓦生烟雾”则是对城市繁荣景象的描绘,城中的万家之多,以及屋顶绿色琉璃瓦发出的烟雾,都显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城市图景。“茅茨变闾阎,旧屋无一柱”这两句则写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茅草代替了原先的城门,而曾经坚固的房屋现在连一根柱子都没有剩下,这是对战争毁灭性的一种描绘。“相逢访亲旧,十百不一遇”表达了一种难得重逢故人的哀愁。尽管诗人在城中寻觅老友,但却发现难以见到,显示了战争和时光流逝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岂无新人民,往往皆旅寓”则是对变迁后的居民现状的一种描写。新的居民可能已经居住在这里,但他们大多数都是过客,没有长久的根基。以下几句“元帅念疲瘵,抚养若稚孺。近闻田里间,稍稍复逃户。会当一二年,功效见生聚。”则表达了将军对民众困顿状况的关怀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之逐渐恢复安定生活。最后,“但恐锋车来,追诏不容住。努力慰斯民,望公若羊祜”是诗人对未来可能发生战争的担忧,以及他对民众的期许和关心,他希望能像牧羊一样呵护这些民众。整首诗通过将军归来的视角,描绘了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历史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民安居乐业的深切愿望。

王之望

220首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您喜欢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挽李尧章父联
清·吴恭亨
先贤楚国合同归,诔封翁岂仅九畴富寿;大邑桂林匪轻寄,愿文子勉为两汉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