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咏史怀古
读后感悟
地名纪行

赏析

此诗《丫头山下与僧漫话》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佛教修行与人生哲理。诗中以丫头山为背景,借与僧人的交谈,表达了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追求。首句“丫头山下问浮屠”,点明地点与对象,诗人于山脚下向僧人发问,引出对话主题。次句“万劫千尘了得无”,提出对佛教中关于轮回与解脱的疑问,意在探讨如何在经历无数劫难与尘世纷扰后,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觉悟。接着,“好把空禅悟薝卜,更将闲缠脱葫芦”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过程中的重要性。空禅悟薝卜,意味着通过禅定与观照,领悟宇宙真理;脱葫芦则象征着摆脱世俗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这两句强调了修行者需要通过实践与思考,逐步超越自我,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如今僧远真谁子,在昔东坡是老夫”两句,诗人以自身为例,反思过去与现在的状态。通过对比自己与历史上的文豪苏轼(东坡),表达了对人生阶段变化的感慨,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思考。最后,“欲向山门更留偈,法华机上厌糊涂”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佛法的指引下,继续探索生命的意义,摆脱迷惑与无知,追求更加清晰与纯净的心灵境界。整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深刻理解与个人修行的追求,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猜您喜欢

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
唐·张九龄
天命诚有集,王业初惟艰。剪商自文祖,夷项在兹山。地识斩蛇处,河临饮马间。威加昔运往,泽流今圣还。尊祖颂先烈,赓歌安用攀。绍成即我后,封岱出天关。
广陵杂咏(其二)
清·吴山
一榻残书兼旅思,半窗镫火与疏钟。静看六代江南志,坐尽维扬夜雨浓。
苍颉台
唐·汪遵
观迹成文代结绳,皇风儒教浩然兴。几人从此休耕钓,吟对长安雪夜灯。
咏史诗·陇西
唐·胡曾
乘春来到陇山西,隗氏城荒碧草齐。好笑王元不量力,函关那受一丸泥。
约叔真(其二)
宋·华岳
厄堂有事留司马,凌阁无名问太宗。我且盘桓君且去,归斯千载约芙蓉。
合宫歌·皇佑二年飨明堂
宋·赵祯
缵重明。端拱保凝命。广大孝休德,永锡四海有庆。觚坛寓礼正典名。幔室雅奏,彩仗崇制定。五位仿古甚盛。蒿宫光符辰星。高秋嘉时款芎灵。交累圣。上下来顾,寅畏歆纯诚。三阶平。金气.....
次韵酬苏盦
清末近现代初·陈宝琛
启东兴盛并陪京,迁地因时世莫惊。日角重光宜受玺,雪花九月助餐英。诸君好勒浯溪颂,老我归寻息壤盟。赠策衰庸何敢比,从来王道视人情。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其一)
唐·许棠
天降贤人佐圣时,自然声教满华夷。英明不独中朝仰,清重兼闻外国知。凉夜酒醒多对月,晓庭公退半吟诗。梁城东下虽经战,风俗犹传守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