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日
次
韵
周
学
录
重
阳
今
朝
是
,
触
目
皆
兵
戈
。
青
山
岂
不
好
,
何
由
陟
嵯
峨
。
菊
花
泫
清
露
,
枫
叶
飘
寒
波
。
睹
物
增
盛
怀
,
奈
此
时
未
和
。
流
年
易
超
忽
,
百
世
如
鸟
过
。
于
焉
屏
烦
虑
,
酌
酒
还
高
歌
。
因
观
作
吏
人
,
动
辄
遭
讥
诃
。
奔
驰
风
尘
际
,
忧
患
日
已
多
。
吾
徒
守
儒
素
,
其
乐
当
如
何
。
节日
写景
菊花咏物
怀古抒情
山水写景
惜时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陈镒的《九日次韵周学录》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个人心境的感慨。首句“重阳今朝是,触目皆兵戈”直接点出节日氛围与现实的反差,透露出战乱的不安。接着,“青山岂不好,何由陟嵯峨”以未能登高望远的遗憾,寓言世道艰难,难以攀登理想的高峰。“菊花泫清露,枫叶飘寒波”通过描绘秋景,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诗人借物抒怀,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睹物增盛怀,奈此时未和”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但又因时局不和而无法实现。“流年易超忽,百世如鸟过”运用比喻,强调生命的短暂和世事无常。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于焉屏烦虑,酌酒还高歌”,试图暂时忘却忧虑,享受简朴的乐趣。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于个人情感,他观察到“作吏人”的艰辛,“奔驰风尘际,忧患日已多”,表达了对官场劳顿和百姓疾苦的同情。最后,诗人以“吾徒守儒素,其乐当如何”收束,表达出坚守儒家道德,寻求内心平静的自问,反映出其深沉的人生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元代文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坚守。
猜您喜欢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
杭城风雨中简子昂
宋末元初·戴表元
五月钱塘风雨秋,怀人频倚面山楼。云收树色遥成海,水学江声暗入沟。一斗尽输无事饮,千金不买辟寒裘。自怜寂寞无玄学,车马门前过似流。
十六夜月
宋·刘黻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江上答崔宣城
唐·李白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还.....
岭外守岁
唐·李福业
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重九前一日同王杨二山人饮胡将军东郭草堂
明·宋登春
丫下寻陶令,篱边问葛疆。南山足芋栗,东郭此茅堂。萸酒年年事,菊花岁岁芳。白头还醉舞,休笑野人狂。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诗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荐冰
唐·范传质
乘春方启闭,羞献有常程。洁朗寒光彻,辉华素彩明。色凝霜雪净,影照冕旒清。肃肃将崇礼,兢兢示捧盈。方圆陈玉座,小大表精诚。朝觌当西陆,桃弧每共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