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松
阳
百
仞
山
山
头
白
云
如
擘
絮
,
竹
鸡
无
声
鸠
唤
妇
。
团
团
朝
日
在
林
梢
,
寒
日
梨
花
溪
口
路
。
一
峰
独
秀
横
溪
阴
,
青
林
倒
影
千
丈
深
。
上
有
白
龙
蛰
幽
洞
,
岁
旱
往
往
能
为
霖
。
如
今
寂
寞
空
山
里
,
古
屋
荒
坛
冷
红
紫
。
会
看
前
度
种
花
人
,
他
年
来
作
巢
居
子
。
写山
写景
情感
古屋荒坛
寒日梨花
寂寞空山
山水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松阳百仞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展现了山中云雾缭绕、竹鸡鸣叫、鸠鸟唤妻的生动画面,以及朝日初升、梨花点缀溪口路的宁静美景。诗人通过“一峰独秀”、“青林倒影”、“白龙蛰幽洞”等意象,不仅赞美了山川之美,也寓含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山头白云如擘絮”,以“擘絮”比喻山头的白云,形象地描绘出云朵轻盈、洁白的形态,展现出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竹鸡无声鸠唤妇”,竹鸡虽未鸣叫,但鸠鸟的呼唤声却清晰可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团团朝日在林梢”,朝阳从树林的高处升起,光线逐渐照亮山林,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寒日梨花溪口路”,即使在寒冷的季节,梨花依然绽放于溪口的路上,增添了几分春意和生机。“一峰独秀横溪阴”,山中有一座独立的山峰,横卧在溪水的阴影之中,显得格外醒目。“青林倒影千丈深”,茂密的树林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形成深邃而美丽的画面。“上有白龙蛰幽洞”,传说中的白龙藏身于山洞之中,为山中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岁旱往往能为霖”,在干旱之年,白龙能够降下甘霖,滋润万物,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山中变得“寂寞空山里”,曾经繁华的古屋和坛庙如今只剩下荒废的痕迹,“古屋荒坛冷红紫”。尽管如此,诗人仍对未来充满期待,想象着“会看前度种花人,他年来作巢居子”,希望未来有人再次来到这里,重新种植花朵,建设家园,让这片山林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沈晦
14首
卒于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状元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崇邱倚杵玉绳低,开锦风前百鸟啼。山体静存云幻动,马头东向雾迷西。溶溶澹带晨蟾影,??幽寻野鹿蹊。讵为盘游恣从兽,诘戎深意此中稽。
题王煮石推篷图
元末明初·钱宰
粲粲晴林截素霓,梦回何处觅新题。画檐压槛江南屋,短棹推篷雪后溪。落月欲分花上下,春风不隔树高低。何当一见冰霜表,放棹孤山烟水西。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