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敩
庾
信
体
岭
衔
宵
月
桂
,
珠
穿
晓
露
丛
。
蝉
啼
觉
树
冷
,
萤
火
不
温
风
。
花
生
圆
菊
橤
,
荷
尽
戏
鱼
通
。
晨
浦
鸣
飞
雁
,
夕
渚
集
栖
鸿
。
飒
飒
高
天
吹
,
氛
澄
下
炽
空
。
写景
秋日写景
自然物象写景
动物
译文
山岭口含着夜色中的月亮,如桂挂天边,晨露中珍珠般穿行在草丛间。
蝉鸣让树林显得清冷,萤火虫的微光并不能温暖夜风。
菊花圆润饱满地绽放,荷花凋谢后鱼儿在水中更显自在。
清晨的河岸上传来大雁的鸣叫,傍晚时分小洲上群集着栖息的鸿雁。
飒飒秋风吹过高远的天空,尘埃澄清后下方的热气也似乎消散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又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象。"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 一句中,"岭"指山岭,"衔"有吞没之意,形容山间桂树在清晨时分外散发着淡淡的月光。"珠穿"则是形容露水如珠般串联在一起,"丛"指的是草丛中沾湿了夜露,整体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的"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清凉气息。"蝉啼"是指蝉虫在树上叫响的声音,而"觉树冷"则表达出树木已经感受到了秋季的寒意。"萤火"形容萤火虫发出的光芒,而"不温风"则是在说虽然有萤火,但秋天的风依然是清凉的,缺乏了夏日的暖意。"花生圆菊橤,荷尽戏鱼通"中,"花生"指的是野花开满,"圆菊"形容菊花盛开而且圆润。"荷尽"则是说荷叶覆盖了池塘,而"戏鱼通"则形容水中的鱼儿在荷叶间自由穿梭。"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描绘的是一幅秋季的早晚景象。"晨浦"指的是清晨的河岸,"鸣飞雁"形容着群雁在天际飞翔发出了鸣叫声。"夕渚"则是说黄昏时分的水边,而"集栖鸿"则表达出大雁归宿的情景。最后两句"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中,"飒飒"形容的是秋风轻拂的声音,"高天"是指无垠的蓝天。"氛澄"则是说清晨或黄昏时分云层稀薄透明,而"下炽空"强调了秋日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大地上的温暖与明亮。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不失清凉意境的秋天。每一句都浸润着诗人的情感和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悟。
李世民
108首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江南
汉·两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如梦令·春景
清·沈榛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