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鸿
写景
秋日写景
自然物象写景
动物

译文

山岭口含着夜色中的月亮,如桂挂天边,晨露中珍珠般穿行在草丛间。
蝉鸣让树林显得清冷,萤火虫的微光并不能温暖夜风。
菊花圆润饱满地绽放,荷花凋谢后鱼儿在水中更显自在。
清晨的河岸上传来大雁的鸣叫,傍晚时分小洲上群集着栖息的鸿雁。
飒飒秋风吹过高远的天空,尘埃澄清后下方的热气也似乎消散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又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象。"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 一句中,"岭"指山岭,"衔"有吞没之意,形容山间桂树在清晨时分外散发着淡淡的月光。"珠穿"则是形容露水如珠般串联在一起,"丛"指的是草丛中沾湿了夜露,整体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的"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清凉气息。"蝉啼"是指蝉虫在树上叫响的声音,而"觉树冷"则表达出树木已经感受到了秋季的寒意。"萤火"形容萤火虫发出的光芒,而"不温风"则是在说虽然有萤火,但秋天的风依然是清凉的,缺乏了夏日的暖意。"花生圆菊橤,荷尽戏鱼通"中,"花生"指的是野花开满,"圆菊"形容菊花盛开而且圆润。"荷尽"则是说荷叶覆盖了池塘,而"戏鱼通"则形容水中的鱼儿在荷叶间自由穿梭。"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描绘的是一幅秋季的早晚景象。"晨浦"指的是清晨的河岸,"鸣飞雁"形容着群雁在天际飞翔发出了鸣叫声。"夕渚"则是说黄昏时分的水边,而"集栖鸿"则表达出大雁归宿的情景。最后两句"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中,"飒飒"形容的是秋风轻拂的声音,"高天"是指无垠的蓝天。"氛澄"则是说清晨或黄昏时分云层稀薄透明,而"下炽空"强调了秋日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大地上的温暖与明亮。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不失清凉意境的秋天。每一句都浸润着诗人的情感和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悟。

李世民

108首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