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
其
二
十
七
)
闭
门
私
造
罪
,
准
拟
免
灾
殃
。
被
他
恶
部
童
,
抄
得
报
阎
王
。
纵
不
入
镬
汤
,
亦
须
卧
铁
床
。
不
许
雇
人
替
,
自
作
自
身
当
。
哲理
警世
译文
关起门来做坏事,打算逃避灾祸。
却被邪恶的鬼差发现,上报给了阎王。
即使逃过下油锅的惩罚,也得躺在炽热的铁床上受苦。
不允许雇人代替,自己做的事必须自己承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刻的佛教因果报应的场景,反映出古人对于来世惩罚的恐惧和信仰。"闭门私造罪"表明了罪行是在隐秘中进行,但却无法逃脱严格的审判。"准拟免灾殃"则透露出一种对未来避免苦难的渴望。然而,接下来的"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显示了即便是私下的罪过,也会被记录并向主管地府的阎王报告。诗中"纵不入镬汤,亦须卧铁床"则形象地描绘了地狱中的酷刑,即使没有遭受最严重的煮烹之苦,也必须忍受如同卧在铁床上的折磨。"不许雇人替,自作自身当"强调了个人业力的概念,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替罪的可能。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地狱惩罚的生动描述,传达了对于道德规范和因果报应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反映出佛教文化在唐代中国社会中的广泛影响。
猜您喜欢
古意
宋·梅尧臣
林中即鹿人,常为虎所即。虎岂援鹿者,亦各求其食。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古来遁世士,轻彼用智力。
毋忽诗
宋·周端臣
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毋忽寻丈山,中恐有毒虫。是以古君子,不敢欺盲聋。审密言语间,戒谨闇室中。几微怠所防,敌国起奴童。事固不可忽,理亦不可穷。周室八百年,成于垂钓翁。
阅三朝要典
清·陈睿思
明熹宗时朋党盛,君子小人互争竞。小人道长君子消,宦官乘时盗国柄。委鬼茄花互连结,睗睒跳踉意气横。朝拜假父夕拜官,山鬼昼出白日暝。顾命元臣愤不平,群贤交章以死诤。宫中府中羽.....
城隍庙戏台联
清·蔡鸿逵
善恶报施,莫道竟无前世事;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
警世七律四则(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林豪
前人田地后人收,命里无财莫强求。有事不如无事好,出门欢喜入门愁。常将冷眼看螃蟹,莫替儿孙作马牛。一个铜钱四两福,谁人肯向死前休。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四十八)
宋·释怀深
一群六个贼,生生欺杀人。我今识汝也,不共你相亲。你若不服我,我则到处说。教人尽识汝,遣汝行路绝。你若背服我,我则不分别。共你一处住,同證无生灭。
还丹歌(其七)
唐·杨行真人
铅汞二阴,还丹之心。相制不难,人迷不寻。学者不见,徒费千金。堪得指教,作福拯贫。如斯之用,天人不嗔。非道破除,天之大怒。恶病加之,遭官刑狱。
疑信吟
宋·邵雍
人无轻信,事无多疑。轻信招衅,多疑招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