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
其
四
)
养
儿
与
娶
妻
,
养
女
求
媒
娉
。
重
重
皆
是
业
,
更
杀
众
生
命
。
聚
集
会
亲
情
,
总
来
看
盘
饤
。
目
下
虽
称
心
,
罪
簿
先
注
定
。
亲情
哲理
爱情
母爱
译文
养育儿子到他娶妻,养育女儿寻求佳婿。
这一件件都是人生琐事,却还要因此伤害众多生灵。
家人亲戚聚在一起,共享宴席上的美食。
眼前看似心满意足,但罪孽早已在天书中记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拾得所作,名为《诗》其四。诗中的语言质朴,但蕴含深刻的佛教哲理,反映了作者对于世间繁琐欲望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养儿与娶妻,养女求媒娉。重重皆是业,更杀众生命。"这几句诗表达的是对人世间繁复关系的看法。在佛教中,世间的种种欲望和行为被视为“业”,即是造作出的一切善恶之事,它们会带来后果,束缚个体,使其无法脱离生死轮回。诗中的"更杀众生命",可能是指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伤害了他人或自己的生命力。"聚集会亲情,总来看盘饤。目下虽称心,罪簿先注定。"这几句则是对待遇亲情和物质财富的一种警示。在佛教看来,世间的聚散离合都是无常的,而人们对于亲情和财富的执着往往会带来内心的痛苦和外在的冲突。"罪簿先注定"意味着这些行为的后果已经被记录,终将面临审判。整首诗通过对世间俗事的描绘,传达了出家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超脱态度,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追寻。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月下老人祠联
清·俞樾
此老最多情,不独管婚嫁两事;几人得如意,要知有因果一层。
荅谢家最小偏怜女
唐·白居易
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压朝厨未有烟。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
有感(其三)
宋·葛立方
但知鬼目为芝草,谁信羚羊破佛牙。娘子阿姨何处辨,时人识卖假金家。
张节妇(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金垆爇沉水,一气绪双霞。死作经天月,生为向日花。兔丝虽已断,鸾镜庶无瑕。持此酬君子,床空莫怨嗟。
落梅风
元·马致远
天教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德兴邑廨石刻(其二)
宋·无名氏
我田我地,我桑我梓。只知百里,不知千里。我饥有粮,我渴有水。百里之官,得人生死。孤儿寡妇,一张白纸。入著县门,冤者有理。上官不嗔,民即欢欣。上官不富,民免辛苦。生我父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