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
拼音
míng fù qí shí
释义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而况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实,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叶圣陶《桥上》)
典故
“名副其实”原作“名实相副”。据《后汉书・卷七○・郑孔荀列传・孔融》载,东汉末建安年间,曹操东征西讨,战功彪炳,权势极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却对他多所非议,常常针对时政上书给曹操,一点也不客气。日子久了,曹操对他也有点不满,然因孔融在外的名声崇高,只得隐忍下来。郗(chī)虑为附和曹操,便上奏请免孔融的官职,二人于是有了心结,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时,曹操写了一封信给孔融,要化解他和郗虑之间的怨仇。说他们本来交情很好,结果因为一点小事而互相陷害,实在是不值得。以前两人互相欣赏,惺惺相惜,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希望他们能重修旧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赞郗虑的学识,说他的学问是“名实相副”,和传闻中的一样好,绝不虚假。后来“名副其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