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
拼音
yǒu shēng yǒu sè
近义词
释义
既有声音;又有色泽。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精彩。
出处
宋・汪藻《浮溪集・翠微堂记》:“其意从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形容说话、表演等。
解析
“有声有色”和“跃然纸上”;都含有形象鲜明、十分生动的意思。但“有声有色”偏重在“声音、色泽”;形容叙述、描绘或表演得生动精彩;“跃然纸上”;偏重“呈现在纸上”;形容绘画;描写得生动、形象逼真。
示例
沙汀《困兽记》:“我倒更加觉得生命可爱,总想过得有声有色一些。”
典故
“有声”本《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是说文王非常有声誉。“有声有色”一语则见于宋朝汪藻的〈翠微堂记〉,他记叙自己退职隐居后,寄情山水,领悟到“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意思是说:拥有名声和贵位的人,都必须不断地争夺才能得到,而且将会消失。他以为只有山水带给人的快乐,不须争夺,并且可以长存心中。后来“有声有色”这句成语,不只用来形容人,还可以用在形容事物的丰富多采。如《老残游记》第七回:“若求在上官面上讨好,做得烈烈轰轰,有声有色,则只有依玉公办法,所谓逼民为盗也。”至于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谢灵运『池塘生春草』,造语天然,清景可画,有声有色,乃是六朝家数,与夫『青青河畔草』不同。”则是形容诗文声调铿锵,辞采茂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