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
拼音
míng luò sūn shān
释义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出处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示例
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典故
宋朝时吴地有个读书人叫孙山,他很聪明,生性风趣幽默,又颇有才气,因此人家都叫他做“滑稽才子”。有一年,他要到别郡参加考试,因为同乡某人的儿子也要参加,于是就作伴前往。放榜的结果,同乡人的儿子并没有考取,而孙山则是名列榜单的最后一名。等孙山先起程回乡后,同乡人向他探问自己的儿子考得如何,孙山回答说:“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你的儿子更落在孙山的后面呢!”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名落孙山”,用来暗喻应考者落于榜单之外,指应考不中。
故事
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