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所有

拼音
yī wú suǒ yǒu
释义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析
“一无所有”与“一贫如洗”有别:“一无所有”是直陈性的;可与比喻配合运用;所指不仅是财物;较为广泛;适用对象也不仅是个人、家庭、范围可扩大至集团、国家等;“一贫如洗”是比喻性的;不能再与比喻配合运用;所指以财物为主;适用对象仅是个人或家庭。
示例
如今凤姐儿一无所有,贾琏外头债务满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
典故
“一无所有”就是什么都没有。见用于敦煌变文《㠠山远公话》。《㠠山远公话》是一则记载僧人惠远生平事迹的故事。文中,善庆即是惠远,他为宰相崔相公解释何为“无形”:“佛法是无形的,就像映在水中的月亮,凭空生起的风,是虚无空泛难以捉摸的。”原文中就用“万法皆无,一无所有”来表示“无形”。又如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逮旬日,钧异其事,驰往旧游访之,则向之花竹一无所有,但见颓垣坏栋而已。”钧回到当日宴客的地方,之前的花卉、松竹都不见了,看到的却是倒塌的墙、倾毁的房屋。引文中“一无所有”,也是指什么都没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