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事事

拼音
wú suǒ shì shì
释义
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出处
明・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解析
“无所事事”和“无所作为”都含有不做事情;没有成绩的意思。“无所事事”指没做任何事情;“无所作为”指没做出大的、有意义的事情或成绩来。
示例
上承总统指挥,下受委员成议,镇(整)日间无所事事,反象似赘瘤一般。(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回)
典故
曹参在西汉时是个位高权重、声誉良好的人,他过去随著高祖刘邦打天下,战功丰硕,因而被封为平阳侯,同时还被任命为齐地的相国,辅佐齐王治理封地。在齐地九年,实行黄老的无为之治,让齐地一带的百姓安居乐业,为当地人所称颂。由于他治理齐地的政绩良好,丞相萧何临终前推举他继任。曹参做了丞相之后,所有的大小规章都没有任何变动,还日夜饮酒作乐,大家都觉得他什么事也没做,宫中显得太平无事。有人想去劝他,却被他灌醉了回来,没能向他劝说。后来“无所事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闲荡无事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