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简意赅

拼音
yán jiǎn yì gāi
释义
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
出处
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解析
①“言简意赅”和“要言不烦”;都形容说话和写文章很扼要;但“言简意赅”偏重在“意骇”;即意思完备;应包括的内容都包括了;“要言不烦”偏重在“不烦”;即重要的语言不烦琐;不罗嗦。②“言简意赅”和“一针见血”;都有“语言简短明确”的意思。但“言简意赅”重在意思完备;“一针见血”重在指出要害。③“言简意赅”和“言简意少”都含有“语言简洁”的意思。但“言简意少”中的“意少”表示思想内容缺乏;“言简意赅”中的“意赅”表示内容充实。
示例
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典故
“言简意赅”原作“词简意备”,见于宋・张载《张子全书・卷六・义理》。张载,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服膺《易》、《礼》、《中庸》、孔孟之学,世称横渠先生。《张子全书》是集结其所有著作的总称。其〈义理〉一篇中说明:人只要清楚明白心中所要坚守的正道,就不会被典籍载记所迷惑,即使孔孟的言论有纷杂错乱的地方,也可以很清楚的掌握其意旨,不必经过太多思索就能改动纷错的言辞,并删除冗杂的文字,使得文辞变得简洁扼要而意思却很完备。后来“言简意赅”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词简意备”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言辞简单而意思完备。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