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宇轩昂
拼音
qì yǔ xuān áng
释义
气宇:气魄;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解析
“气宇轩昂”和“仪表堂堂”都可形容人“相貌不凡;有气度的样子”。但“气宇轩昂”偏重于“气宇”;特指人的气概、精神;而“仪表堂堂”;偏重于“仪表”;特指人的容貌、外观。
示例
1)李大钊的塑像气宇轩昂地矗立在北京香山公墓。
2)进来的这个人气宇轩昂令屋里的人刮目相看。
典故
“气宇轩昂”系由“气宇”与“轩昂”二词语组合而成。“气宇”见于晋・王隐《晋书》,称三国时吴国大臣薛莹的儿子薛兼“清素有器宇”。“器”原本是器皿的总称,引申为度量、气量之意,而“宇”本屋宇之称,借指人的气质、风度。意思是说薛兼品德高洁,仪表堂堂,气度非凡。“轩昂”则见于《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坚传》,叙述东汉末年,边章、韩遂等人在凉州作乱,当时任中郎将的董卓讨伐不力,朝廷只好另派张温和孙坚前去平乱。董卓不但打仗没有尽力,又对张温的召见傲慢无礼;孙坚看不过去,便对张温数责董卓三项罪状:对上不敬、没有尽忠职守,又“轩昂自高”、态度傲慢,因此建议以军法处斩。“轩”、“昂”都有“高”的意思,在此形容董卓高傲无礼的态度;后也用来形容人气度不凡。“气宇轩昂”合用后,多用来形容神采飞扬,气度不凡。
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派83万大军进攻刘备与孙权,刘备接受鲁肃的联合抗曹的建议,派诸葛亮前往柴桑去商谈具体合作事宜。鲁肃担心诸葛亮不能担此大任,就组织一帮谋士去考他,只见诸葛亮气宇轩昂,舌战群儒,从而赢得东吴的信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