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访

西
送别
情感
抒情
秋节
山水
友情
离别

译文

你来到这有着简单陈设的房间看我,房间虽小但布局整洁,我坐在蒲团上,曲折的几案旁接待你。
夜雨匆匆,你即将离去,只留下一杯南北情谊。
世事纷扰,但都不会侵扰到你的黑发和睡眠,尤其是饮食对于年老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最难忘的是你临别时这句充满诚意的话语,其价值千金。通向西崦的路途、东边山崖下的岩石都是我们的见证。
过去我们曾经共同经历的地方和事情,如今都成了历史的痕迹。期待你再次回来,我们曾经的誓言仍然像太阳一样明亮。
不要相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如蓬莱般的友谊,就像垂天之翼一样,我们有着无穷的力量。
望着梅花树,我整夜都在苦思着你,却没有你的消息。

赏析

这首《满江红·病中俞山甫教授访别,病起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在病中与友人俞山甫教授的深厚情谊以及别后对重逢的期待。词中以"曲几蒲团"和"方丈里"描绘了简朴而温馨的场景,俞教授来访探病,又在夜雨中匆匆离去,只留下一杯酒的回忆,体现了友情的深沉。"万事莫侵闲鬓发,百年正要佳眠食",词人强调健康与安逸的生活态度,表达对生活的珍视。"最难忘、此语重殷勤,千金直",表达了对朋友深情厚谊的感激,认为对方的话如同千金般珍贵。"西崦路,东岩石。携手处,今陈迹",回忆昔日携手游历之地,如今已成往事,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望重来犹有,旧盟如日",期盼着未来的重逢,友谊如同初阳般永恒。"莫信蓬莱风浪隔,垂天自有扶摇力",借用神话中的鹏鸟,寓意即使有困难,也相信自己有超越的力量。最后,词人面对梅花,独自思念,"对梅花、一夜苦相思,无消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但没有得到友人的消息,增添了淡淡的忧郁。整体上,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词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相聚的渴望。

辛弃疾

762首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