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田园
抒情
写景
贫苦生活

译文

晁庄寂静寂寞,我依靠着东山生活。王庄虽然离城市较近,但人们也能在这里来来往往地生活。
东山上的刺蓟长得很深,有一尺那么深。而王庄这个地方,家宅都靠近市集,丰饶的食物很容易就能获得。
我常常穿着鞋子、戴着斗笠,在麦田里行走。在炎热的夏日里,烈日高照,烟尘燎人,但我仍然坚持劳作。
尽管贫贱的生活充满了辛苦和艰难,但这就是我必须面对的现实。而你家的房屋却鳞次栉比,有三百多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晁庄的宁静与偏远,以及王庄靠近城郭的便利性。诗人以东山的庄稼为例,说明那里的土地虽然贫瘠,但人们勤劳耕作,生活艰辛却能自给自足。王庄因为临近城郭,居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房屋众多,富足丰饶。诗人通过“穿鞋戴笠随麦陇”和“旱日炎炎烟燎颜”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农人辛勤劳作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王松龄秀才拥有三百间房屋的羡慕,暗含了对富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田园生活的气息。

晁补之

815首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