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子
华
湖
上
书
事
清
霜
彫
远
木
,
潩
水
溢
西
陂
。
画
鹢
凌
空
界
,
鸣
鸥
矫
翠
漪
。
菊
残
犹
可
折
,
竹
密
不
容
窥
。
物
我
同
真
际
,
谁
当
惮
四
知
。
写景
山水
秋景
咏物
菊花
抒情
物我关系
哲理
译文
清冷的霜冻雕刻着远方的树木,潩水溢出了西边的池塘。
画着鹢鸟的船在空中划过界限,鸣叫的鸥鸟矫健地掠过翠绿的涟漪。
菊花虽然凋残但仍可采摘,竹林密集到无法窥视其内部。
世间万物与我同处于真实的世界中,谁还会害怕四知(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禁忌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湖景图。"清霜彫远木"写霜降时节,寒霜如雕刻般清晰地刻画在远方的树木上,展现了秋天的肃杀与静美。"潩水溢西陂"则描绘了湖水满溢,溢出堤岸的景象,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气息。"画鹢凌空界,鸣鸥矫翠漪"两句运用了比喻,将游弋的白鹭比作画中的鹢鸟,飞翔于空中,其身影与湖面的涟漪相映成趣,增添了动态之美。"鸣鸥矫翠漪"中的"矫"字生动描绘了鸥鸟展翅飞翔的姿态。"菊残犹可折,竹密不容窥"转而写到近处的景致,虽然菊花已凋零,但仍有可供采摘的,而茂密的竹林则遮挡了视线,隐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最后,"物我同真际,谁当惮四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感受,认为人与万物皆在真理的境域中,无人能超越或逃避知识的探求,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湖畔的景色,寓情于景,体现了宋诗的清新淡雅和哲理内涵。
韩维
1022首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