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舒
国
裳
谪
闽
中
(
其
一
)
童
童
百
丈
松
,
上
有
女
萝
丝
。
缘
蔓
岂
不
固
,
所
嗟
霜
露
摧
。
伊
人
何
眷
恋
,
乖
别
亦
何
期
。
傍
路
有
清
溪
,
蒲
生
叶
离
离
。
将
子
莫
折
蒲
,
折
蒲
濡
裳
衣
。
安
得
瑶
玉
英
,
采
采
以
相
贻
。
写景抒情
咏物送别
托物言志
离情别意
译文
高大的百丈松挺拔向上,它的枝干上缠绕着女萝(一种菖蒲类植物)。
(这种依附于松树生长的女萝)难道不坚固吗?但令人叹息的是,霜露无情地摧折了它。
那个(指女萝或其象征的人)为何如此眷恋,却又为何离别无期?
松树旁有一条清澈的溪流,溪边生长着许多蒲草,叶子繁茂地散布着。
请不要折取溪边的蒲草,因为折断的蒲草会弄湿你的衣裳。
怎样才能得到像瑶玉般珍贵的英华(可能是指某种珍贵的东西),采摘了它来互相赠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与哲理,通过松树、女萝、霜露、清溪、蒲草等意象,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与脆弱并存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离别的无奈与珍惜。首句“童童百丈松”,以“童童”形容松树的茂盛,百丈则突显其高大,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接着“上有女萝丝”,女萝是一种藤本植物,常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生长,这里用以比喻依附与依赖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柔韧与适应性。“缘蔓岂不固,所嗟霜露摧。”这一句转折,从对生命力的赞美转为对自然界残酷一面的感叹。霜露象征着不可预知的困难与挑战,它们可以摧残生命,引出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伊人何眷恋,乖别亦何期。”这两句直接抒发了对离别的哀愁与不舍,无论是人与自然的分离,还是人与人的分别,都充满了遗憾与未知。“傍路有清溪,蒲生叶离离。”清溪与离离的蒲叶,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清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蒲叶的离离则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易逝。“将子莫折蒲,折蒲濡裳衣。”这句劝告,既是对于自然的尊重,也是对于友情的珍视。折断蒲草会弄湿衣服,如同伤害朋友会带来不便与痛苦,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最后,“安得瑶玉英,采采以相贻。”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珍贵的礼物(瑶玉英),并以此赠予友人的心愿,体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
猜您喜欢
正落花诗十首(其四)
明末清初·王夫之
游魂化密故饶甘,怕扇蜂潮闹不堪。忧寄上天埋下地,云迷泽北梦江南。吾何随尔累累子,我醉欲眠栩栩酣。时向天台亲报佛,春愁痴在早除贪。
颂
金·然逸期
四大元无主,包罗物外身。壶中天地好,归跨紫麒麟。
县郭新居人家
宋·曹彦约
苟简诛茅胜野盘,托身城郭爱平安。五更人语惊鸡犬,壁漏檐疏共一寒。
送祝如华二首(其二)
明·胡应麟
十载高山托素琴,朱弦无处觅知音。飞霜落月河桥畔,惆怅行人发武陵。
追送陆元量宪使华节亭不及
明·欧大任
青山病后出柴门,羸马迟迟惨别魂。清啸尚思刘越石,交情敢负赵平原。九峰归卧驯林虎,六月哀歌断岭猿。独有吴淞千里雪,梦寻堪到陆家园。
古意
唐·戴叔伦
悠悠南山云,濯濯东流水。念我平生欢,托居在东里。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安贫固其然,处贱宁独耻。云闲虚我心,水清澹吾味。云水俱无心,斯可长伉俪。
雁来红
清·胡承珙
三年长剑倚天东,手种扶桑映日红。数遍园中閒草木,独将心事托飞鸿。
四题小室
清·戴亨
入世仍尘迹,公归即散襟。移花邀月近,款竹闭门深。鱼亦濠梁乐,云留谷口阴。此中真味永,得意托微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