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抒情
母爱
节义
赞美
传赞
悼亡
怀古
春思
民生关怀

译文

丘家的姑嫂二人美丽又刚烈,面对危难时默默赴水而死。
她们舍弃了丈夫和母亲,并非自愿选择这样的道路,若不赴死,必定会被凶恶的敌人捉拿。
哎,她们的这份情感真是令人感到悲哀,悲风因她们的事情从天而来。
苕溪的水清澈见底,她们玉般的身体沉没于水中却没有任何污渍尘埃。
姑嫂两人选择以身殉难的方式展现她们的清白,而母亲在了解此事后选择追随她们而去。
小孩心中惊慌想要急切地救母亲,背她出水时声音哽咽。
母亲复苏后看到小孩在身边,一个家庭里孝顺和节义的品德得以保全。
那些凶恶之人看着这情景都感到惊愕,他们心中茫然地离开。
世上并非没有美好的颜色(可能指美好的生活或美好的品德),但若没有节义便是空洞的。
特别令人羡慕的是丘家的姑嫂二人的心志,坚固如金石、宝贵如宝。
一些戴高帽穿大袍的男人往往为了活命而甘愿受污。
若是有人读了这三段故事,虽然他们的脸因羞愧而红、虽然他们的手心因羞愧而出汗,却也是无用的空想。
圣人用来帮助稳定社会的教义(即“名教”)让人们铭记节孝(的意思),才能保证人们存在美好品质的价值观。
丘家的女儿(此处可能是对节妇的一种称谓)的美好名字永远不会消失,他们的后代也应当遵循(这样的品质)。
我作为一个文人和学者,心中常常为天下百姓的忧虑所困扰,尤其是看到民风不再像过去那样淳朴时。
哎!像丘家这样的女子,又有谁能与她相提并论呢?

赏析

这首明代李贤的《题丘氏节孝传》描绘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家族故事。诗中赞美了丘家姑嫂在危难之际展现出的坚贞与大义,她们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成为凶寇的俘虏,其情操高尚,令人哀怜。姑嫂舍身救母的行为,体现了极高的孝顺和贞节,连凶徒也为之震惊。诗人借此批评社会上一些贪生怕死、道德沦丧的现象,强调节义的重要性。他期望世人能学习丘家的美德,回归古代的淳朴民风,并对丘氏家族的节孝精神给予高度赞扬,认为这是儒家名教的体现,值得后世子孙效仿。作为儒家学者,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忧虑世风的变迁,呼唤更多像丘氏这样的典范。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诞第二孙再用韵(其一)
明·严嵩
又传熊梦符新兆,更藉犀钱续旧欢。身事总知堪付子,老年因叹未休官。棠留锦水祥源远,桃熟丹丘福果完。为谢少陵歌抱送,新诗都下尽传看。
寓江州西城
宋·董嗣杲
奔忙梦落富池程,归托蘧庐恋灌城。有石醉乘新月坐,无家吟逐乱云行。衣遗母线寒针在,烧起公山晚阵鸣。邻屋酒香堪洗恨,拟栽松菊效渊明。
上判府陈秘丞(其二)
宋·徐鹿卿
向来一榻下南州,此事无传阅几秋。顾我风流非孺子,乃今天幸事王侯。颓波甚矣谁能返,砥柱岿然好镇浮。唤起东湖风月梦,请为榱桷备兼收。
重九寄史中丞
元·曹伯启
陋室维摩病绕身,诗书堆案乐清贫。世间谁似盘沟老,报国归来复报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