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宿
湿
写景
山水
咏物
抒情
情感
秋天
夜宿
高阁
山中
月色
折竹
听松
客子
山水声音

译文

寄宿在东林寺中,高高的阁楼靠着层层叠叠的山峦。
树木间有泉水奔流成瀑布,山中谷地环绕曲折。
靠近屋檐时疑心雨要降下,侧身枕卧就仿佛到了江边。
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云声落下更显得寒气逼人。
远远地知道沾湿了涧边的竹子,还能想象到湿了陂塘中的兰花。
水珠飘散如同雪花般飘摇,翻腾在空中激荡成汹涌的急流。
珍珠般晶莹剔透的景色,玉佩发出轻轻的声响。
听到竹林与江岸相互交错的声响,就像是在曲水之畔的坛上听松声一般。
山中的猿猴被果物掉落的声响所惊动,乌鸦和喜鹊在树枝上单只飞翔。
旅居他乡的人心中难以安定,高僧的梦境也正渐渐消散。
天上的哪支仙乐在此地奏响,流水之中又似有曲调弹出。
谁能在这瑶琴般美妙的夜色中,于清静的夜晚倚着栏杆独坐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云谷中住宿,聆听瀑布与泉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首联“东林聊寄宿,高阁傍层峦”点明了地点和情境,诗人暂时栖息于东林的高阁旁,周围是层层叠叠的山峦,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颔联“树里泉为瀑,山中谷是盘”描绘了山谷中的景象,泉水从树间奔流而下形成瀑布,山谷则如同盘旋的路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观与复杂。颈联“近檐疑雨至,欹枕即江干”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湿润与宁静,仿佛随时有雨水降临,诗人枕着枕头,面对着江边,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尾联“月色照还白,云声落更寒”以月光和云声作为背景,强调了夜晚的寒冷与静谧,月光如水,云声低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听瀑布、闻泉声、观月色、感云声,诗人将自然界的声响与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体验。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