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写景
游历抒怀
山水
自然节气

译文

燕九之日人能往游,我却独享这悠然自得的闲适。
长廊里落叶不断,独自骑马听蝉鸣。
鸡犬之声何时能消,但烟霞的景色依旧如昔年。
泉水凝结在丹井旁的月色里,门锁白云的天边。
寺院中的法磬在霜后发出声音,经书在石边散开。
无需再寻求东海之上的仙境,此处的风景就足以等待神仙降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日与友人一同游览白云观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燕九人能往,斯游我自偏”点明了这次出游的独特性,似乎是在特定时节,与几位朋友共同前往,而对作者而言,这是一次特别的体验。接下来的“长廊频落叶,匹马独闻蝉”两句,通过落叶和独闻蝉声的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深秋的长廊之中,感受到自然界的宁静与生命的循环。“鸡犬驱何日,烟霞似昔年”两句,将目光从眼前的景象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鸡犬的日常活动与过往相似的烟霞景象,勾起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深深思考。而“泉凝丹井月,门锁白云天”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泉水在月光下凝结,白云覆盖着天空的门扉,这样的景象既美丽又带有几分超凡脱俗的气息。“法磬鸣霜后,经函散石边”两句,将视线转向宗教场所,法磬在霜后的清冷中响起,经函散落在岩石之间,这种场景不仅体现了宗教的庄严与神圣,也暗示了作者内心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最后,“宁劳东海上,即此候神仙”表达了作者宁愿在这片宁静之地等待成为神仙,也不愿奔波于东海之上,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与理想境界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宗教世界中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猜您喜欢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
唐·孟郊
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碧濑漱白石,翠烟含青蜺。客来暂游践,意欲忘簪圭。树杪灯火夕,云端钟梵齐。时同虽可仰,迹异难相携。唯当清宵梦,髣髴愿攀跻。
贺新郎(其五)
宋·辛弃疾
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
暗香·舟中次叔由韵,寄内子汝南君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一重水碧。又一重山影,蘸成愁色。暗罥湘烟,薄暝篷窗乱丝织。料得楼头倦倚。盼天际、雁声寥寂。只衫晕、那角阑干,菊影峭寒逼。休忆。更漏急。恁锦帐泪痕,渍透瑶席。残脂镜里,染作.....
秋日偕亭山先生暨诸亲友饮城南寺山石上
明·于慎行
南溪不到已经年,溪上高丘坐渺然。日夕千峰悬片雨,城秋万木起寒烟。人归洛社真堪隐,地入桃源自是仙。眼底旧游浑欲尽,当歌莫惜酒如泉。
游焦山作歌
清·爱新觉罗·弘历
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之,偃卧东床坦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微风入江縠纹起,从臣告我游应止。桥安舟险有名言,晓.....
寄杭州崔使君
唐·裴夷直
朝下归来只闭关,羡君高步出人寰。三年不见尘中事,满眼江涛送雪山。
秋感(其一)
清·黄家鼎
消夏诗成墨未乾,秋风吹动泪阑干。正欣辽左连城返,忽报台中半壁残。墩烬葫芦明野火,山崩八卦落惊湍。云林图画沙莲水,如此膏腴保恐难。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其六)陆瑁养鱼池
元·王艮
华亭郭西偏,云是陆瑁居。宅墓了不存,况此池中鱼。纤鳞依藻荇,采取无复馀。皇风反淳古,数罟或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