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写景
怀乡思亲
秋天
离别

译文

作为一个江南的避世者,我始终没有固定的家,就像在长春被寄居的井中青蛙一样生活。
眼前天高地阔,没有高耸的山嶂,岸边低矮,水流狭窄,却长满了芦苇。
偏远乡村的野黄花稀少,海外友人稀少,即使想以酒会友也显得格外不真实或不易实现。
两度想要插茱萸却无处可插,暮色中的烟雾遮挡了江边的沙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一位流离失所的客人在长春的孤独生活,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首联“江南逋客总无家,寄迹长春类井蛙”以“逋客”自指,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寄居他乡的无奈与孤独。将自己比作“井蛙”,形象地展现了身处异乡的渺小与局限。颔联“天远地平无碧嶂,岸低水狭满蒹葭”通过描写辽阔而平坦的天地间,缺少高耸的山峰,两岸低矮,水道狭窄,满是芦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颈联“迂途村野黄花少,海外交疏杯酒赊”则转而描述诗人行经的路途上,村野之中黄花稀少,与外界的交往渐疏,连一杯酒都显得难求,这不仅反映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与外界联系的减少,情感上的孤独更加深重。尾联“两次茱萸无地插,暮烟遮断隔江沙”以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无法在异地庆祝传统节日的遗憾与失落。暮烟遮断了视线,仿佛也遮断了与故乡的联系,强化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深刻地表现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异乡时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传统节日不能与家人共度的哀愁。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