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州
八
咏
(
其
八
)
介
亭
介
亭
群
石
似
飞
来
,
深
插
云
林
两
两
排
。
占
得
群
峰
最
高
地
,
翠
姿
何
处
有
尘
霾
。
写景
山水
赞美
地点
杭州
咏物
石头
情感
无尘霾
译文
介亭周围的群石仿佛是飞来的,它们深藏在云雾缭绕的树林中,两两排列得整整齐齐。
它们占据了群峰的最高处,那翠绿的姿态哪里会有尘埃和阴霾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介亭周围石景的独特与壮观。首句“介亭群石似飞来”,以“飞来”二字生动地表现了石群的突然出现,仿佛从天而降,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深插云林两两排”一句,通过“深插”和“两两排”的描绘,展现了石群深入云雾之中,排列有序的景象,既突出了石群的高耸入云,又营造了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占得群峰最高地”进一步强调了介亭所处位置的优越,它位于众多山峰之巅,独享俯瞰群山的视野。最后一句“翠姿何处有尘霾”则表达了诗人对介亭环境的赞美,这里的景色如同翡翠般纯净,没有一丝尘埃污染,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清幽脱俗的美好境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介亭及其周围石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纯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赵抃
735首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其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