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雪
书
房
为
惟
恺
赋
万
竹
凝
寒
雪
正
深
,
炉
煨
榾
柮
昼
沉
沉
。
翠
侵
缃
帙
閒
开
卷
,
玉
照
朱
弦
静
鼓
琴
。
短
策
莫
嫌
求
仲
造
,
扁
舟
只
恐
子
猷
寻
。
拥
衾
卧
听
平
安
报
,
谁
识
先
生
高
尚
心
。
写景
咏物
写雪
读书
抒情
赞美
冬天的词
场景
书房
闲适之情
译文
在万竹环绕的地方,寒冷的雪正下得深,白日里炉火燃烧着木柴,烟雾缭绕,显得十分沉静。
打开书卷,书香与翠竹的绿意相互交融;静坐鼓琴,玉一般的光泽照亮了朱色的琴弦。
不要因为寻求短暂的策略而嫌弃某些事物或人,也不要害怕有人会像王子猷寻找竹子那样来寻你。
裹着被子躺在床上,听着传来的平安消息,谁又能理解这位先生高尚的心境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高雅的竹雪书房景象。首联“万竹凝寒雪正深,炉煨榾柮昼沉沉”,以“万竹”、“寒雪”渲染出冬日书房的清冷与静谧,而“炉煨榾柮”则透露出主人在寒冷中寻求温暖的生活细节,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孤独的氛围。颔联“翠侵缃帙閒开卷,玉照朱弦静鼓琴”,进一步展现书房内的雅致与主人的闲适。翠绿的竹叶仿佛渗透到书卷之中,增添了几分生机;而“玉照朱弦”则形象地描绘了琴声如玉般清脆悦耳,主人在静谧中弹奏,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宁静与美好。颈联“短策莫嫌求仲造,扁舟只恐子猷寻”,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期待。这里借用“求仲”(即求仲,指东汉时期的隐士)和“子猷”(即王徽之,晋代名士)的故事,暗示主人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访,共享这份宁静与高雅的生活。尾联“拥衾卧听平安报,谁识先生高尚心”,以“拥衾卧听”描绘出主人在夜晚的悠闲与满足,而“平安报”则体现了他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与内心的平静。最后一句“谁识先生高尚心”则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高尚情操的自许,以及对理解者难以寻觅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房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高雅生活情趣和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洁。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