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
诗
五
首
(
其
二
)
□
□
□
□
□
□
□
,
□
君
隐
处
当
一
星
。
□
□
莲
花
山
头
饭
,
黄
精
仙
人
掌
上
经
。
山水
写仙
隐士
写山
写物
黄精
写饭食
译文
第一行:在某处看到,一颗明亮的星如同您的隐居之所。
第二行:在莲花山的山头吃米饭,仙人则以黄精为食,并阅读经书。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仙境生活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超凡脱俗之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道合一的意境。“□□□□□□□,□君隐处当一星。” 这两句设想了一个仙人隐居在某个高远而神秘的地方,就像夜空中的一颗璀璨之星,显得既遥不可及又闪耀着不凡的光芒。这里的“□□”可能是由于传抄过程中的字句损缺所致,但并不影响对整体意境的把握。“□□莲花山头饭,黄精仙人掌上经。” 接下来的两句则具体描绘了仙人的日常生活:在莲花盛开的山巅享用仙餐,同时手持着黄精草编织成册的仙经。这里的“莲花”象征清净与高洁,而“黄精”是一种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物,常与仙人联系在一起。通过这样的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想象。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脱离尘世、达到精神超拔境界的仙境图景,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
猜您喜欢
题周鲲画帧(其十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近岫遥冈接碧空,披麻皴法数王蒙。何当结宇苍松下,镇日吟哦佳荫中。
入海二首(其二)
唐·张说
海上三神山,逍遥集众仙。灵心岂不同,变化无常全。龙伯如人类,一钓两鳌连。金台此沦没,玉真时播迁。问子劳何事,江上泣经年。隰中生红草,所美非美然。
重至新安杂感(其二)
清·黄景仁
六六青峰卷幔收,当时因病滞冥搜。山灵重与开生面,疟鬼何能阻再游。旧物尚馀双蜡屐,此身无恙一扁舟。祇愁明日丹台访,相见轩皇也白头。
为潘复轩题画
明·邵宝
两山藏古寺,一道泻清泉。老衲偏知路,高松不计年。桥通采蘋涧,林起煮茶烟。更爱王中舍,长谣庐岳篇。
答匡山僧赠楖栗杖
唐·曹松
栗杖出匡顶,百中无一枝。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画月冷光在,指云秋片移。宜留引蹇步,他日访峨嵋。
西湖再开呈张经略
宋·刘颖
持节南来耸百城,就分帅阃握边兵。尽令殊俗窥风采,更许佳山托姓名。岘首要须刊伟迹,习池底事著狂生。风流人物今宗主,物物俱蒙不朽荣。
乔松主人
明·卢宁
托足青山形自逸,鼎炉时复飞黄金。举头汉楚有成败,侧身天地无古今。白云半枕清都晚,玉液千行紫雾深。此去仙郎家不远,碧桃溪岸欲成林。
书艾宣画四首(其二)黄精鹿
宋·苏轼
太华西南第几峰,落花流水自重重。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