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顿
琅
玕
山
永
福
院
我
从
明
光
来
,
十
里
得
永
福
。
山
中
何
所
有
,
离
离
见
疏
竹
。
前
人
目
琅
玕
,
用
意
良
不
俗
。
谁
能
对
此
君
,
蔬
饭
贱
粱
肉
。
写景
地点
山中写景
植物
竹
山
抒怀
节令
译文
我从明光之地来,走过了十里的路程,得到了永久的福祉。
在这山中有什么呢?只见到了稀疏的竹林,它们亭亭玉立。
前人用目光注视着像玉一样洁白的竹节,他们的用意确实不俗。
谁能够欣赏这竹林,以蔬菜为主食,舍弃精美的粮食和肉食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琅玕山永福院的景象和心境。开篇“我从明光来,十里得永福”表达了诗人向往光明之地,一路行走十里而达到永福院的情景。“山中何所有,离离见疏竹”则是诗人在山中感受到的宁静与自然美景,只有稀疏的竹子在眼前摇曳。“前人目琅玕,用意良不俗”一句表明了历史上的人们对于这片区域的珍视和深厚的情感。而“谁能对此君,蔬饭贱粱肉”则是诗人在山中寺院里遇到了一位修行者,他们一起享用简单的素食(蔬饭)和普通的米饭(粱肉),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归于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如光与暗、疏竹与密林,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却又不失深远之意,是一首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山水田园诗。
王之道
1042首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猜您喜欢
晚出山涧
宋·汪炎昶
树崩崖更豁,涧曲路增长。片雨暝遥壑,疏蝉凄夕阳。竹潭初月影,萝谷稍秋光。适叹炎蒸剧,絺衣已怯凉。
敞晴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寻鹿到山深,松斋倚碧岑。敞晴真及节,宿雨弗留阴。紫翠难为状,笙竽总入吟。不言图意会,其奈景开襟。
题徐士元所藏夏太常竹
明·周伦
貌得高林数竿竹,春雨淋漓饱新沃。娟娟净洗断尘埃,彷佛蓝田迸苍玉。挂壁悠然坐独看,顿令六月生昼寒。会贪馀荫遍寰宇,忽遣烦郁成欢娱。竹里参差一拳石,相倚年年度朝夕。冰霜不改岁.....
东园遣兴再赋十绝句(其十)
明·李梦阳
吾园亦在东门外,昨日清明手种瓜。不信邵平能五色,吾园兼有武陵花。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竹里径
唐·姚合
微径婵娟里,唯闻静者知。迹深苔长处,步狭笋生时。高是连幽树,穷应到曲池。纱巾灵寿杖,行乐复相宜。
过彭泽
宋·王十朋
万里归舟巨浪间,只将青眼对青山。青山好处惟彭泽,出岫云归倦鸟还。
春日同诸公登乌石山饮天香岩分韵得众字
明·陈枨
十年客里乡山梦,此日山前驻飞鞚。展步宁论磴道危,芳游最喜簪缨众。老衲供茶出寺门,广文饮客开银瓮。台上天香作雨飘,花间好鸟知时哢。半空宝塔入烟云,十里台江横螮蝀。风光入眼尘.....
嘉禧寺
明·朱国祚
山墙围作化人城,榆柳阴浓信客行。始信精庐风日好,秋深犹绿牡丹坪。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