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抒情
四季自然
忧民情感
写景田园
抒情佳节

译文

译文:我每日看到自己的白发不断增加,自叹像那些常常忧心忡忡的人一样。
译文:我常常独自在灯下听着雨声直到深夜,有时也会喝一壶酒赏花,就这样又送走了一个春天。
译文:我很快就做好了麦糕,邀请邻里的长辈们一同享用。同时,我也会分享我的菜把,以表达我的友好之情。
译文:不必频繁地发出过去的感叹,我已经是清朝的六世子民了。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不必老是为过去的事情伤感,我现在的生活也很好。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排闷》,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其晚年的孤独与忧思。首句“白发无端日日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的无奈,每日新增的白发让他深感自身衰老。接着,“自怜犹作百忧身”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身处困境、忧虑重重的自我怜悯。“孤灯听雨常终夜,一榼寻花又送春”两句,通过写诗人独自在夜晚听雨,以及在春天寻找花朵,描绘出他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留恋。他试图借酒浇愁,但春天的逝去更增添了人生的无常之感。“旋压麦糕邀父老,时分菜把饷比邻”则展现出诗人试图与邻里交往,通过分享食物来寻求一丝慰藉,体现了他的淳朴和人情味。然而,“不须频起陈人叹”一句,诗人劝慰自己不必过于沉溺于过去的哀叹,暗示他已经接受现实,不再过多地感叹往昔。最后,“已是清朝六世民”点明了时间的流逝,诗人以清朝六世以来的时间跨度,强调了自己的老去,同时也暗含对国家兴衰的感慨,表达出一种淡然面对人生变迁的态度。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反映了陆游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丰乐亭(其二)
明·黄廷用
羡此民风何太古,邦人相见每从容。田中滞穗堪遗寡,廪衷多稌合庆农。酒熟漫寻芳草地,诗成偏在白云峰。紫薇泉畔栖霞客,秪有神交一梦逢。
何满子(其一)
唐·毛熙震
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深院空闻燕语,满园闲落花轻。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长日愁生。谁见夕阳孤梦,觉来无限伤情.....
题雅堂大陆诗草
清·刘育英
历尽东南又北行,客途览胜宕诗情。关山寄迹频题咏,时事伤怀自品评。腹笥便从书里蓄,心花怒向笔头生。何堪满纸歌当哭,悽怆中原写不平。
归自滇中呈故园同社
明·屈士煌
乾坤谁遣又生存,禹鼎销沈日月昏。乌鸟岂知还故苑,芳兰今始避当门。浮生孟浪终惭道,未死颠连恐负恩。乱后故人相念否,高歌谁为作招魂。
海上杂诗(其一)
清·陶育
狂澜汹涌欲心寒,到此茫茫绪百端。廿载中原膏血尽,换来富庶此弹丸。
酌贪泉因吊吴隐之(其一)
宋·白玉蟾
人其禄仕为齑盐,溪壑民财饱未厌。不识隐之心与口,酌泉依旧只清廉。
丙辰北来诗第四章(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朱青长
虫沙多难万方灾,零碎河山我独来。朱评家破荒龙技,庄叟词穷笑雁才。换心神毒经旬醉,落魄长歌一里哀。茫茫沧海无人问,自凿金函贮劫灰。
瀛社诸友招宴,即席赋谢
清末近现代初·林朝崧
钗光鬓影映高楼,一醉从教万事休。交好无分新旧雨,花娇能散古今愁。江山北府空形胜,鸿雁西风感素秋。俱是新亭南度客,可怜无泪哭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