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节日
爱情
写景
七夕节

译文

一年的离别愁绪在心头萦绕,直到七夕才说起回家的话。
她收起泪水,露出微笑,轻移莲步,衣带飘动如云。
天空中的月亮仿佛兔子落下,银河宽广,鹊鸟不再飞翔。
怎能忍受这漫漫长夜,还要继续纺织未完的布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审言的作品,名为《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七夕情侣相会之夜,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的心情。“一年衔别怨”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一年一度的别离之痛的记忆和感慨。"七夕始言归"则指在七夕这一天,人们开始谈论着相聚之事。这两句交织出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缅怀与对团圆时刻的渴望。“敛泪开星靥”写出了诗人抑制住眼中的泪水,心中却仍旧挂念着那遥远的星空。"微步动云衣"则形象地描绘了月下轻盈的脚步声,以及随风飘动的长裙,这些都是对美好时光的细腻描写。“天回兔欲落,河旷鹊停飞”两句通过对天边兔形星宿和河畔鸟儿的观察,生动地展现了夜晚即将结束的情景。"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短暂之夜的珍惜,以及希望能够延续这一刻的不舍。整首诗通过对七夕之夜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杜审言

43首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后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诗圣”杜甫的祖父。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汉族,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