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
清
朝
慢
·
除
夕
听
爆
竹
声
蛇
壑
年
华
,
凤
城
灯
火
,
东
风
催
动
春
声
。
神
弦
乍
歌
迎
送
,
上
烛
霄
明
。
听
向
南
邻
北
舍
,
流
光
电
挚
总
心
惊
。
才
一
瞥
,
蝶
衣
碎
迸
,
翻
讶
飞
霙
。
岁
已
尽
,
漏
正
永
,
试
问
夜
何
许
,
夜
转
三
更
。
最
是
铜
街
叠
鼓
,
依
约
雷
鸣
。
犹
记
椒
筵
散
后
,
千
门
歌
吹
杂
箫
笙
。
银
台
畔
,
腊
花
送
喜
,
还
缀
琼
英
。
节日
写景
写声
春天
城市
怀旧
赞颂
佳节
译文
蛇形的山谷中,灯火辉煌的凤城,东风带来春天的气息。
忽然间,琴弦声响起,欢迎着人们的到来,烛光照亮了夜空。
听着来自南邻北舍的声响,看着闪烁的光电,总让人心惊胆颤。
只一瞬间,就像蝴蝶翅膀破碎一样飞散的场景令我感到惊异。
这一年已经过去,夜漏正报时,问这夜晚该怎样度过,却已经到了三更时分。
最能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铜街上层叠的鼓声,如同雷鸣一般。
我仍记得在椒柏做成的筵席结束后,千门之内混合着箫和笙的声音。
在银台旁,腊花送来喜庆的气息,上面还装饰着美丽的琼英。
赏析
这首《庆清朝慢·除夕听爆竹声》描绘了除夕之夜的独特景象与情感体验。开篇“蛇壑年华,凤城灯火,东风催动春声”,以蛇年为背景,凤城灯火辉煌,东风带来春的信息,营造出辞旧迎新的氛围。接着,“神弦乍歌迎送,上烛霄明”描述了音乐与灯火交织的场景,仿佛在迎接与送别中展现岁月的流转。“听向南邻北舍,流光电挚总心惊”一句,通过听闻四邻的欢声笑语和光亮,表达了人们对于新年的期待与兴奋。而“才一瞥,蝶衣碎迸,翻讶飞霙”则以蝴蝶的衣裳破碎比喻瞬间的惊喜,如同雪花般突如其来,增加了节日的神秘感。接下来,“岁已尽,漏正永,试问夜何许,夜转三更”描绘了时间的流逝,除夕夜即将过去,人们开始关注时间的流转,感受到夜晚的深沉。紧接着,“最是铜街叠鼓,依约雷鸣”通过铜街上的鼓声,形象地描绘了新年钟声的临近,仿佛雷鸣一般震撼人心。最后,“犹记椒筵散后,千门歌吹杂箫笙。银台畔,腊花送喜,还缀琼英”则回忆了宴席后的欢乐,以及腊花带来的喜气,琼英点缀其间,增添了节日的温馨与美好。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除夕之夜的热闹与喜悦,以及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猜您喜欢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立春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士女春牛会,欢娱满越台。家家人胜节,一一小年杯。生菜青丝出,陈醪白玉开。食盘邻曲馈,香杂綵花来。
礼部旧无朝房予疏请命工曹特建盖异数也落成春祀斋宿奉简张蔡二寅丈(其三)
明·严嵩
晓星残月在檐西,起望天街簇仗齐。瑶雪静含鳷鹊影,綵云深护凤凰栖。南宫礼乐逢昌运,上苑烟花续旧题。谁信烧灯催草奏,每看堂印夜中携。
元夕前一日侍大人邀胡孝辕德州姚孟承山人小集得文字
明末清初·彭孙贻
张镫高馆漏稀闻,萝薜簪缨对隐君。照席何人怀似月,生风四座客如云。刻残银烛催花落,禁启金吾识夜分。尽醉莫教愁坠舄,尚容进履挹馀芬。
人日嵩明道中二首(其二)
清·郑珍
茜红袖衩雪白巾,拜年女儿娇上春。杨林海边满花树,土主山头皆醉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