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采薇
自然
情思
情感
表达离愁别绪
咏物寄情

译文

1、我走上山去采薇蕨,小路两旁生长着许多幽兰。
2、采了又采却总也采不完,想寄给远方的朋友却路途艰难。
3、我内心忧虑思念着故人,长夜漫漫何时能到天明。
4、美好的时光就这样静静消逝,我心中充满徘徊与悲叹。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拟古八首(其三)》。诗中描绘了主人公上山采薇蕨,途中偶遇幽兰,却因无法满手而感到遗憾,想要寄给远方的朋友。然而,忧愁和对故人的思念使得夜晚显得格外漫长。花香虽美,却终会消逝,诗人因此而徘徊悲叹。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人性和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

朱熹

1440首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